维修人员行为规范、维护作风以及职业道德
(2009-07-31 11:24:19)
标签:
航空器维修人员维修工作行为规范职业道德it |
分类: 关于工作 |
维修人员行为规范
定义:
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
从事航空器、航空器部件维修和管理的所有人员
2.工作现场
从事航空器、航空器部件维修工作的地点、场所
行为规范:
1.航空器维修人员在工作现场从事维修工作时,应穿着本公司指定的工作服,并穿戴整齐
2.女员工在工作现场时,不允许穿高跟鞋和裙子,发辫不得露出工作帽
3.航空器维修人员必须佩戴与工作或通行场所、区域相符的有效证件
4.通行证佩戴在胸前或公司指定的明显位置
5.维修人员只能在与证件指定区域相符合的范围内从事维修工作
6.个人证件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7.证件持有者不能随意涂改证件,注意妥善保存,辨认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8.配合有关人员检查证件,丢失时应及时报告
9.维修人员在从事维修工作过程中应执行工作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10.维修人员在工作现场通行时,应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不应妨碍航空器、车辆通行
11.接送航空器或指挥航空器试车时,应站在指定位置,站姿端正,按规定指挥
12.工作现场不允许吸烟
13.在座舱内从事航线维修工作时,不允许蹬踏座椅和扶手
14.工作现场不允许嬉闹,休息时不得借助工具、器材等打闹
15.工作现场不允许随意乱扔废弃物
16.高空作业时要采取必要得防范措施,以防止工具坠落损坏航空器和危及人身安全
17.做航线维修工作时,维修人员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常用工具
18.对所从事的维修工作须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19.不允许以投、抛等方式传递工具
20.搬运设备、部件时要轻拿轻放
21.维修工作应严格按维修手册和工作程序进行,不允许省略和简化步骤
维修工具的管理
1.必须按规定的间隔或校验周期对具有检验周期的工具、设备进行校准/校验
2.建立挂签与隔离制度,将可用、过期、报废的工具放置区域相互隔离。经过校验、鉴定后的工具应贴上标签。超过鉴定有效期的工具,不得继续用于航空器维修,并贴上不可用标签,隔离存放
3.各级维修单位的工具、设备应有指定的部门或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借用登记、交回销帐的管理制度
4.对工具、设备应统一编制号码,建立帐册,并向指定的工具、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5.个人使用的工具箱,当天工作完毕后应存放于指定的地点
6.对于集中存放工具、设备的工具间应严格控制湿度。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者要妥善保管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7.执行三清点制度,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时清点,工作结束后清点
8.丢失工具应立即报告。不能确定丢失的工具不在航空器上时,该航空器不得放行
维护作风
定义
1.作风
“作”是人的动作和行为,“风”是风格、风俗、传统和习惯。作风是人们观察事物,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表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自愿或被强制地养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人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人的行为又是生产活动中最不安定、也是最难规范的因素。影响人的行为有以下三个要素:
1)思想意识,是产生行为并维持行为达到目标的原动力
2)知识和技能,是推动行为达到目标的基础
3)作风,是维持行为圆满达到目标的保证
上述三因素是决定人综合素质的三要素。作风与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因果关系。
机务维护作风
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遵章守纪
迅速准确、细致周到
迅速,才能提供航班的正点率;准确,才能降低维修差错率;细致,才能发现故障;周到,才能将维修过程做到尽善尽美。
归纳为“三想四到”
三想:
1)工作前想规章制度,想工作安排是否合理
2)工作中想操作规范,想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
3)工作后想工作质量是否保证,有无遗漏和可疑点
四到:
1)该看到的要看到
2)该摸到的要摸到
3)能从声音判别好坏的要听到
4)通过嗅觉能辨别的要嗅到
团结协作、刻苦耐劳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机务维护作风通过职业道德来体现
主要有以下四点:
1)精心维修、确保质量
2)改进业风、尽心服务
3)遵章守纪、严谨求实
4)刻苦耐劳、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