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孩子学会积累生活中写作素材(已发表)

(2012-10-29 06:41:08)
标签:

中国

宋体

小辫子

作文

品尝十八街麻花

分类: 作文那点事

http://s10/mw690/4a8a7427hcd1fa8f0d359&690
                       (暑假在淹城看老叮当的孔子仿真机器人)
                  

儿子写第一篇征稿,大概是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之前所有的作文和日记都是记录着生活的一点一滴。很喜欢儿子的语文老师,一年级开始,每日的作业是亲子阅读交流。二年级是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一直到现在。二年级开始接触写话,每周三言两语。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每篇作文总是让孩子先体验再写作。比如《品尝十八街麻花》,比如《体验聋哑人的生活》……大量的阅读加上写作技巧的传授,孩子们写起作文来个个大显身手,精彩不断。每周的日记,大多是不命题。开始的时候,儿子总会问:“妈妈,这周日记我写什么呢?”

 

二年级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你写什么什么?后来感觉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于是,在平时遇到新鲜的事情或者非常有感触的事情的时候就告诉儿子:这可以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以后写日记或者作文的时候把这个故事像放电影一样放一遍,就能写得非常精彩。一件事情两件事情三件事情......随着时间的越来越多,你小脑袋里的故事就是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叫做《写作素材积累》。比如有一年第一次在部队过中秋,看到战士们联欢的愉悦,思乡的情绪,就提醒儿子:“儿子,你看看今天的中秋节和往年有什么不同,记住仔细观察人物的语音表情,就可以给你的文件夹里面添加一个素材。”那天,儿子观察得特别仔细。写日记的时候一气呵成,《又到中秋时》虽然是三四年级的作文,但也在今年六月投稿成功,将于2013年发表在《快乐日记》。这类的作文还有《又到老兵退伍时》《毛超般的伯伯》《哨兵》......有了第一次的提醒和观察,再以后有和平时不一样的环境或者故事,他都会留心观察,给他的文件夹提供素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讲的就是看。素材取决于生活。

 

随着成长的需要,身边看的事情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思维。于是,我教他应该学会听,听所有能听到的故事。于是,他听我们讲小时候的故事,听我打电话......每当我看见他不写作业认真听我打电话的时候,我会责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面对我的责问他就回答:“我在听听有没有什么好素材。是你教我要学会听的!”面对这样的小p孩我哭笑不得。他也常常把我和同事们说的话悄悄告诉爸爸,让爸爸给我买礼物。把我说爷爷奶奶很辛苦的话告诉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注意身体。有一回,我和妈妈说话,他就跑过来说:“外婆,我妈有一次和爸爸说,我们家这么多人你最辛苦。”我妈笑得乐开了花:“啊呀!你真是一台窃听机器。”我也没好气地和他说:“说你是窃听机,真是太形象了。”于是他就记下了这句话,在写微作文的时候《我是一台窃听机》从草稿到修改只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学会听,让他积累了很多的素材。比如《时光瓶里的“假小子”》就是我在旅途中和哥哥回忆小时候让他累积了素材。那天当他写完这篇作文,我一看把我小时候的事情全部抖了出来就直接傻了。三哥直接警告他:“不许写爸爸小时候的故事。”小p孩朝他做了个鬼脸,说了一句:“不写你,对我妈太不公平了。”哈哈,这回三哥傻了。

 

学会看学会听,其实还要学会问。在写《曹操参观军事博物馆》的时候,他就问了爸爸打靶注意的三点一线。在问的过程中,最有趣的就是写《我来到了爸爸的童年》。那天,他说这回我要写爸爸,我是举双手支持!我便问他:“你写爸爸什么呢?”他说:“写爸爸和伯伯姑妈偷吃的故事。”我晕了几秒又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们每回聚在一起就要讲,都听厌烦了。妈妈,我爸爸小时候是不是有条小辫子,是个娘娘腔啊?”我哈哈大笑,便说:“你写了别人也不信。你爸爸现在多阳刚啊,怎么和小时候娘娘腔的形象画上等号呢?”“妈,说真的。我真是被你们气死了。爸爸小时候娘娘腔,你小时候是个假小子。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呢?”一句话,我这辣妈无语了,无语得很彻底!谁让我们家有台窃听机!他又问我:“爸爸小时候领唱的歌名是什么?”这一问,我也一头雾水了。一直讲领唱,到底唱的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他接着说:“是不是中国好声音里面的歌曲呢?”我知道肯定不是。虽然我也是七十年代出生,不过和三哥相差几年还真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歌曲呢。于是,我们俩去“采访”。“老公,你小时候领唱唱的什么歌曲啊?”三哥见我一脸诡异的笑赶紧说:“不许把我写到作文里。”儿子一脸不满:“太小气了。”因为采访失败,我就让儿子把歌曲用我小时候的歌曲代上。其实,我们还是想问他那条小辫子的细节的。我印象中,小时候有个邻居也是留了条小辫子,还用红色的毛线绳扎着的。既然他不肯说,就暂且不写这么仔细吧。

 

那天儿子写作文,我午睡。一觉醒来,他拿着草稿过来找我,正好给三哥撞见了。这大屁孩屁颠屁颠地读完哈哈大笑:“既然非要写,我就告诉你们吧。我当时领唱的是《中国心》,至于那条小辫子,是我奶奶每天给我扎的,不但有红头绳还要插栀子花。这条小辫子真让我烦恼,小时候打架总是打不过人家,人家小辫子一楸我就没辙了。”儿子还是不解为什么要留辫子,后来很耐心地和他解释了下,是因为小时候很疼孩子,所以留条小辫子等十岁过生日的时候才剪。尽管如此,小p孩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来了一句:“我真服了你们俩了。”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只有慢慢累积,才会有一篇又一篇生动而有趣的作文。学会看学会听学会问,会让孩子脑袋里的文件夹越来越丰富。加油吧!孩子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