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去踏青赏花

(2011-04-03 13:28:55)
标签:

平谷峨眉山

兴善寺

兴隆观

北寨

杏花

分类: 我的原创

                          春天去踏青赏花

 

                                                  王小翼

 

原定3月中旬去北寨访百年红杏树,后因种种事被耽搁,没有成行。这几日,看到中医院里那棵开满杏花的树,正好去北寨看杏花啊!

 

这样想着,念着,忽然眼前出现幻觉,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向我走来,走路如风摆杨柳,肤白如雪,头上挽着古代的发髻,柳叶眉高挑,目灿如星辰,弯弯的峨眉,粉嘟嘟得嘴唇,长发黑如漆。吴侬软语,细细向我诉说:

 

她本一江南女子,家里爱如掌上明珠,父亲喜欢教她读书,长大后给她许配一如意郎君,不想他被招募从军,后调到北方守卫边关长城。久别没有消息,于是她学孟姜女千里寻夫,女扮男装,来到北方。当时正值春天,满山遍野杏花灿烂开放,走到一棵大杏树下面,夫君英俊的脸衬着粉白的杏花,忽然出现在眼前。宛如梦中一样。

 

扑簌簌一阵杏花雨,落在她的头上,身上。难道杏花也在为他们高兴?她很幸运,一下就找到了他。他现在已经荣升守备官员,每日军务繁忙,鸿雁传书不太方便,才耽误了传音送信。害的家人担心,让她长途跋涉来北方寻找。他说万一半路出现偏差,他将成了罪人。

 

娇弱女子性坚如铁,不畏艰险,千里寻夫,一时被传为佳话。后来她留下来,就是现在的北寨,改名杏花,因为她觉得这杏花有幸运,幸福的意思。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痴人半梦半醒,暖暖的阳光正照在身上,让人昏昏欲睡,心里越发向往。

 

今天阳光明媚,太阳早早露出笑脸,我们的户外游伙伴7:30集合,出发去峨眉山和北寨。我们的家人也会随后赶来,欣赏杏花吐蕊。

 

                   一   峨嵋耸翠   灵泉漱玉

 

平谷于西汉初年(即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至今已经2200多年,(与福建省福州历史相近),历史悠久,峨眉山兴善寺就是一处历史古迹。另据旧县志记载平谷旧8景:峨嵋耸翠、灵泉漱玉、盘阴积雪、泃河晚渡、石室清风、鼓顶朝云、峰台夕照、独乐晴波。峨眉山独占俩景。

 

兴善寺遗址位于北京南独乐河镇峨嵋山村东1公里。寺东有灵泉涌出,又名灵泉寺,俗称水峪寺。

 

兴善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称灵泉寺。明正统八年(1443)二月,朴实出钦差从此路过,看到峨嵋胜景十分高兴,又捐资助寺。月底回京后,上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兴善寺”,泽聚为住持。从此,寺前山门挂上了“敕赐兴善寺”的门额。

 

自上而下,最高处为大悲阁,内奉千手千眼佛,高三丈余,左右立像高3米多,东西墙壁塑诸天神像。北面建悬山十八洞,每洞各塑一座二层罗汉阁,四壁皆塑小金佛,高7寸,三面皆满,名千佛山。

阁前为阎王殿,殿前后各有一汉白玉的养鱼池。阎王殿前为卧佛殿,卧佛俩旁有弟子站立。东配房有八大罗汉塑像。殿前为真武殿,内奉真武神。殿东有一钟楼,内悬一大铜钟。真武殿前为药王殿,塑有三座佛像。最前边四大金刚殿。

 

再往前约数丈有山门三座,一个正门,俩个旁门,进正门俩边为哼哈二将寺周围筑有墙垣。东为禅院,正面依山麓建楼五楹,东西禅舍各3间,南舍5间。寺址宽敞,楼殿崔巍,为一带寺院之首。

 

寺东有一眼灵泉,因泉水比地面高出数尺,从上而下,所溅水花似玉,从而得名“灵泉漱玉”,成为平谷八景之一。寺西有巨石矗立,上刻“三生石”“云海奇峰”,为寺周一重要景观。1942年4月11日,被日本侵略者一把火烧成瓦砾堆,佛像经文无一遣存,只剩灵泉寺,四通诗文碑及摩崖石刻“三生石”。诗文碑曾寄存在平谷文庙,现收藏在县文物管理所。目前,这里正在开发建设“峨嵋太极神境”旅游区。

 

 

明朝天顺年间,这里曾建有峨嵋山营,建筑石城屯兵,守卫北寨长城口。当时为河北蓟县的管辖地界,后来,平谷县来此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为管理方便,平谷人聚居区域定名为西文家庄,峨嵋山营被定为蓟县籍人居住地。四十年代后,这里统称峨嵋山。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化名高峰。

 

 

明代峨嵋山营遗址。明天顺七年(1463)石城南门上有一块刻有“峨嵋山营”的石刻匾额。匾为青石质,高64厘米,宽160厘米,厚20厘米。边框外凸。正中“峨嵋山营”四字双勾楷书,两侧竖排小字记有守将姓名和修建峨嵋山营的年代。匾额现存于县文化文物局院内。

 

明隆庆进士杨兆与好友徐学古同游兴善峪寺,看满山春花争艳,万木森森,明溪如练,令人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一唱一合,各留律诗两首,并刻石立碑。

杨兆诗一:

“寺门瑶草绕垂杨,胜日登临烟水长。风伯忽扶鳷鹊出,山灵徐涌玉虬狂。人间栋宇浮天渚,坐上夔龙赋石梁。燕塞相看同济巨,好将尘袍浣沧浪。”

诗二:“出入蒹葭带夕阳,石坛花气昼生凉。万山回合昆仑近,一水环流琬琰长。赤羽频年荒稼穑,天书此日净池潢。碧空云尽月如练,夜夜清光照佛堂。”

 

徐学古诗一:“祉园积翠散斜阳,危阙排空笑语凉。白鸟青天泉一曲,吟风背日木千章。梅檀清接霜威近,云锦明生舍利光。夫子登临多胜事,应知兰若有鳝堂。”

 

诗二:“苍藤古木几僧房,寺宇人传自宪皇。胜地隔尘连石濑,灵花簇雨拂禅床。朱幡摇映山青破,绿水流分洒碧香。漫说天骄归禹贡,指挥人是旧南阳。”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兴善寺庙会,游人如织。

  

峨嵋山“兴隆观”始建于唐咸通年,兴胜于明清两代。1942年毁于日军战火,2002年由燕兴隆集团董事会成员在原遗址上捐款修复。“兴隆观”与峨嵋山下的寺院——“兴善寺”齐名。过去每年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各方百姓纷纷来此山朝拜,香火十分旺盛。道观修复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首肯,每逢道场或斋礁之日,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促心向善、顶礼膜拜。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志》记载,平谷区(名胜栏)所记“兴隆顶”:“在县城东北二十里,建碧霞元君殿,其后建玉皇殿,山半有观音庙,又前为山神庙,其下为回香庭,其南建戏楼。每岁四月十八日演剧为庙会,远近男妇携酒而游者纷如蚁聚,东西山麓几无隙”。

 

 

 

原有布局:(由下往上)

1、山神殿:正房一间、供奉神像两尊为山神、土地

2、文昌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五尊为文昌帝君、孔子、朱熹、天聋、地哑

西配殿:三间房,神像四尊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药童、药女

东配殿:三间房,道士僚房

三官殿(已修复)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三尊为天官、地官、水官

山门

钟楼、鼓楼:一钟、一鼓

元君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五尊为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兴娘娘、天花娘娘

东西配房:六间,道士僚房

玉皇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七尊为玉皇大帝、侍男、侍女、张天师、许天师、葛天师、萨天师

药王殿:东配殿三间,神像三尊为孙思邈、张仲景、扁鹊

财神殿:西配殿三间,神像五尊为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云长(关公)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兴隆观以上布局,只是有些还在建设中。

 

我记得拜了文昌殿,看到文昌帝君,孔子和朱熹,没看到天聋地哑;拜了药王殿中的神像三尊:孙思邈、张仲景、扁鹊,还拜了财神殿。在鼓楼撞了三声鼓,声音悠长清脆。工作人员告知,鼓是做法事时才被撞响,平时不能随便撞响,要不其他地方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能看到杏花初绽,粉白的,开放的不多,原来山里气温低,比城里开放的晚。想起我写的一首写樱花的诗,改来也颇适合。

茭白淡粉竞争春,
    杏花叠蕊风微熏
,
    早杏落尽芳菲雪
,
    晚杏刚展少女心.

 

我们又驱车前往北寨。

 

 

 

                二  北寨兵工厂烧炭遗址   寻物启示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到了水上杏苑,这里小桥流水,鱼戏浅滩,别有一翻风采。岸边是含苞待放的杏树。

 

我们下车去访兵工厂烧炭遗址,即北寨抗战遗址,在狭长的山谷中,抗日战争时期,北寨为八路军坚壁着粮食、弹药、服装等大量抗日军用物资,隐藏着八路军伤病员。北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立武装民兵队,崔桂林为队长,保护抗日物资,保护子弟兵,保卫家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冀东西部地区一个著名的抗日堡垒村。

春天又来到山里,路边小草探出了头,一星半点的丁丁花开放,鲜嫩的野韭菜长势喜人。先是走了一段水泥路,前边变成土路,一回眸,一幅美丽的国画出现在眼前,左边一列山在前,右边一列在中,山上有杏花开了,雪白的一丛,在荒草色的树木中间不很明显。中间一列在后,分成三四个层次的山石凸显出来,深浅错落有致,颜色从灰色到黑色,山上有毛茸茸的灰黄的草色,渲染的恰到好处。仔细一看,是矮小的荆棘。可惜我不会画画。

 

往前走,又一副美丽的山景,跟这个山有所不同,只见几个山尖连成一列山,毛茸茸的荆棘成对角线,向下一路倾泻。

 

我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赞叹,水墨山水,浓墨重彩总相宜。

 

往前走,距离拉开,我们四位女士走在最后边,前路越来越崎岖,山石横立山间,我们走在俩列大山中间,西边一排山耸立成一线天,俩位伙伴不想走了,我说兴许快到了,走回去也挺远,没看到多可惜。她们给伙伴打电话,没信号,大山里,只能靠原始的语言联络。我们开始呼喊,没有回音。这时,我们显得很孤立,心里有些害怕,怕迷失了方向,但是我不愿走了这么远,放弃寻访。让她们原路返回我也不放心。我还是不断呼喊着,希望前边的伙伴听到。山路难走,路边有树木横着,我让伙伴捡细些的拿在手中当拐棍。我也拿起一个当龙头拐杖。

 

终于,山顶有男声呼喊,刚才的些微恐惧立即消失,我们浑身有了精神。加快脚步,声音又传来,“我们到山顶了。”很快,胜利会师。这里已经没路了,遗址呢?很多石头堆在那里,已经被毁了。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北寨人生活战斗的地方?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他们在天有灵,看到新北寨现在的新气象,北寨红杏现在已经香飘万里,成为知名品牌,他们也会感到欣慰的!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

 

不巧的事,我的手机突然掉出口袋,我一拿,手写笔顺着掉下去了。照完相,大家扒着石头帮我寻找,找半天也没找到,我说算了,不找了,也许以后开发这个遗址时,会有人发现的。现在写个寻物启事,希望有人看到时,不要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琢磨它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返回时,几位朋友在山间拔了一些野韭菜,作为今天踏青的收获,回家尝尝鲜。

 

今天很遗憾,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杏花开,据当地村民说,再过三四天,杏花就该开了。弟弟去了密云,还说小侄子说姑姑骗了他,没看到开放的杏花。我冤枉啊,没想到山里山外温差太大,花期也就不一样。

 

再来。

 

 

注:峨眉山,兴善寺,兴隆观,还有那些诗歌,还有介绍北寨抗战遗址均是历史资料,来自县志和网络,我希望在踏青赏花之余,了解一下家乡的文化。

 

 

链接:平谷“走四方”户外俱乐部第一站----…

 北京的第三场雪中......

 父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