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们一家人又开车去北边的山里玩。车从北寨进山,一直开往四座楼。去年,我们曾经去过一次,那次没有到四座楼,就沿着山间公路,一直向西,过花峪,熊儿寨,转回平谷。
( 1
)最大的公园
北寨是山区,盛产红杏。北寨村以北的公路蜿蜒曲折,一圈一圈盘旋而上,在回头,才发现已经走到山的半腰。往西看,是连绵的群山,悬崖峭壁间云雾缭绕。山路边偶尔能看到一俩处破旧的老房子,都是一些残垣断壁,主人已经搬到山下了。不由的想起一个词: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自从修通了山间公路,迎来了远方的游客,也就搞活了山区的经济。平谷现在的山间公路四通八达,已经形成一个天然的大公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有车一族尽可以在山间自由驰骋,饱揽四季美景,饿了吃农家饭,还可以住一住农村的热炕头,保证冬暖夏凉。吹吹山风,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秋天还能带回苹果,核桃,栗子,柿子等等水果。
我们在一处可以停车的地方下车玩了一会儿,我小侄子这俩天感冒,没有多少精神。可是在这里,他爱死了那些大小石头。他最喜欢玩石头了,这里有这么多,真好!他一会儿扬起碎石子,一会儿扔石头,全然不顾随手抓起的碎石子带起很多尘土,弄的满身满脸都是,头上都冒汗了,他还在那笑呢!




说了好几遍,这个小朋友才恋恋不舍的上车,看那双手啊,全是土。
车到了山顶,有山风吹进车里,气温又开始变凉了。车窗外是峻峭的群山,却没有停车的地方可供人观赏,因为山路只有会车的宽度,又都是陡坡。在往前,是从山间炸开了路。妈妈说:现在的人真是能干!我笑着说,神七都能上太空,还能通话,这算什么呢?是啊是啊。妈妈感慨了一翻。
(二)四座楼揽胜
翻过一段路,公路变的比较平坦了。到了一个山口,有去往四座楼的路口,都是土路,山路狭窄,路边就是狭长幽深的山谷,会车都不方便,更别说回头了。说到这儿,弟弟已经开车毅然上山,只能向前走了。
前边出现一个拖拉机,上边有三四个人,扬起一路尘土,可是不能超车,只能在后边走。往后看,又跟上俩辆车。这条路可要考验司机的车技了。果然,在一个转弯处,对面过来俩辆车,艰难的拐了过去。
我们没去过四座楼,弟弟去过,他说那里是个林场,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小松鼠在松树上跳跃。那里还是气象观测站。
山路陡峭,又是土路,弟弟一直挂一档,车上人多比较沉,行走缓慢,足有40分钟才上到山顶。
迎面看到一个石碑,上写四座楼(明代)。往西走,穿过树林,能看到一个烽火台。上边有县级文物保护的字样。先前拖拉机上的小伙子和小孩,已经上到烽火台上。我们上不去,太高了,只饶着烽火台照了几张相,想象着那些烽火燃烧的日子,这里守卫的士兵真是不容易啊,常年在深山老林里,气温很低,条件艰苦。







我们又在松树林里转转,风是阴凉的,吹在身上有点冷,太阳已经偏西,还是回家吧!可惜没有看到小松鼠。可能是来的人多,小松鼠“害羞”,躲起来了。


往回走到来时那个公路路口,一共75个弯,爸爸数的,刚好用了20分钟。
回到家,我翻开县志,有介绍如下:
四座楼山,海拔1062米,属于燕山余脉。位于县城北部,因顶部建有长城的四座敌楼而得名。山势陡峭,山间多悬崖,为燕山期以来形成的断块山地,山体由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石英岩构成。形成年代距今约18亿年。北侧山间产硅石。4座楼沿瘠排列,楼间相隔70米,现存3座。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间局部水土流失严重,曾经有泥石流发生。山区有豹,狼,野山羊,山鸡等野生动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