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成就别样的人生
(2008-09-03 20:29:50)
标签:
陈建功折腾戴定南杂谈 |
看完之后有三个感受,第一,这本书我看到戴先生把生活阅历投之其中,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启发。我们很多作家都是年少成名,就把自己封在文学的圈子里。戴先生这本书商业气息很浓。我有时候就想应该去开出租,听听坐车的人谈些什么。
第二,我看了三分之一,我就觉得戴先生是一个有个性的作家,主要表现在自省意识和自嘲意识上。他女儿嘲笑他,他就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这能反映出他的自省和自嘲。戴先生是60年代的,我是50年代的,我觉得人老的时候,应该自省自己的生活道路,来感染我们的读者。这本书很有感染力,我看完以后就开始自省。
第三,这是有哲学的书。他虽然自嘲,但是里面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有中国古代很多哲学意味在里面,这不是从西方哲学套用的,不是中国哲学搬过来吓唬人的,是有体验的中国哲学。
------------------------------
写小说自省与自嘲
戴定南办过机关刊物,后下海融资上市,继而又经营房地产、办电视台。《折腾》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他以简洁、凝练的手法刻画了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别讲述了主人公王家瑜在商海里的沉浮以及物欲挣扎。戴定南表示,以他多年经商以及对社会的观察,他发现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人,在商业社会的物欲诱惑下,纷纷在乡间折腾,在城市折腾,在性爱世界里折腾,在商场官场中折腾……“折腾”成了中国人代表性的生存状态。“将我们的故事写出来,或者能起到自省与自嘲的作用,于年轻一代也可以提供镜鉴。”
写作时有喷射之感
在写作《折腾》之前,戴定南没有出版过任何文学作品,他与文字的交道也仅限于早年办过机关刊物、写写官样文件,“因此《折腾》的写作出于偶然。2006年,在我的生意遭到灭顶之灾后,画家黄苗子之子黄大刚向我约稿,想让我写写这些年我在商界的经历,以此赚点稿费维持生计。他的好意我懂。但我的处境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糟。”戴定南说,黄大刚的建议重燃了他年少时的作家梦,加上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与思考,“我的确是有话要说,时不时也有写作的冲动。都是自己身边的事,写起来很顺利,写作过程中有种往外喷射的感觉。”戴定南说,自己并无写作潜质,是丰富而多味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这部作品。
如实描摹没有歪曲
《折腾》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生活原型,都是著名的商业人士和商业案例,披露了中国一代人的发家秘密,展示了欲望的疯狂。戴定南说,小说中留有当事人的影子,他在写作和小说出版过程中总是心有余悸,“但等书出版后,我释然了。我在写作时多正面表现,并没有刻意歪曲、辱骂、丑化他们,我只是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如实描摹下来,更没有侵犯他们的隐私,因此我才不怕那些人对号入座找麻烦。”
多头并进引发争议
与此同时,由于《折腾》不是小说的传统写法,叙事上没有一条完整的线索,呈多头并进之势,嵌在其中的故事几乎篇篇独立。在前文中出现的人物突然间消失了,不料读到后文又突然再次出现,缺乏必要的过渡与交代,引发了专家和读者的争议。对此,戴定南表示,他毕竟不是专业作者,也没有成熟的叙事技巧,“我只是按照我的想法把故事讲述下来,缺点留给读者去批评。”
-------------------------------------------------------------------------------------
《折腾》链接:http://book.qq.com/s/book/0/14/14504/index.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