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桃花盛开时节,平谷镇方圆28.6平公里的土地上,纷纷扬扬到处流曳着桃花的芬芳。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赏桃花,观美景,从重重叠叠的山脉中品读这个古老村镇的历史沿革,畅想当年的陶渊明所崇尚的理想境界。花兮,桃之魂也。平谷,你这个令万人仰慕的桃园仙境,你那美艳欲滴的肌体和灵动欲飞的神韵是如何形成的?
我没有赶上“轻纱曼舞飞羞涩,粉面桃花遍野开”的大好时节,却也不虚此生,毕竟亲历了“仙桃含露枝头坐,只等玉手来采摘”的美妙过程。漫步一眼望不到边的桃林,幽静、恬淡,满目“碧绿丛中点点红”,全然忘记我乃凡尘一俗子,居然有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
平谷镇,又称绿谷,属平谷区辖镇。地势平坦,海拔20至36米,泃河与洳河如两位少女的蜿蜒飘带分别从该镇东南和西界曲折西流,留下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这里的土壤,大部为洪积冲击物壤质褐潮土,地下水资源为平原第四孔隙水强富水区。特有的土壤成分和丰富的水资源,构成了这个地区盛产大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凡这个地区的出产的桃子,个大、汁甜,口感鲜美、回味无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里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富农政策,开发了旅游业,仅参观景点就16处;大批引进了十四号、九宝、红不软、八月脆等几十个品种供果农选择,很多村镇还集中建立了大桃批发市场,吸引外省市商贩收购,更使这个地区以产桃为主业的果农经济指数不断增长。
在我居住的翟各庄后小山下的古槐小卖店,门前有一颗老掉牙的老槐树,据村里老人们说,这棵树至少有500年历史了。树朝街一面已经凹空了,只有围着空心的一面还保留着树干维系着老槐的生命。古槐的枝干如耄耋老人,苍老褶皱的臂膀似乎没有了弹性,但还活着,还在用自己头顶疏疏落落的叶片述说着这个村镇古老的传说。我刚来时,只是觉得这棵老槐树是这个村的先人们随便种下的一棵遮阳树而已,其实不然,翻看平谷村史记,才晓得平谷先人种槐树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平谷山川壮丽,林木茂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宅文化到刘家河商代墓葬,从汉初建县到近代巨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仅明朝以前形成的古村,就有84个。可以说,泃、洳两河流域及山前的台地,收留了先民定居,致使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形成了村落。槐树的故事发生在明朝。
明朝初年,是平谷人口和村落增加最快的时期之一。朱棣定都北京之后,社会稳定。但由于连年战争、瘟疫流行、自然灾害频繁,北京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为发展生产巩固北方,朝廷施行了移民政策。永乐年间,从山东、山西迁来大批移民,人口开始增长。平谷县是移民的重要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村落。当移民政策开始实施时,村民故土难离。
一天,洪洞县一棵大槐树下,聚集了上千的移民,都不上路。督办的军官心生一计:“这样吧,不愿走的站到这棵树的北边,可以留下来,愿走的站到南边。”人们信以为真,不愿走的刷刷跑到了北边,只有少数几户走到南边。这时,军官突然下令,命军士押解北边的人走上了不归路。移民们情知上当,也毫无办法。他们一步一回头,满含眼泪望着那棵大槐树,离开了生养自己的热土。到北京定居后,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或门口栽上了槐树,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平谷的移民村庄都有大槐树。我想,翟各庄古槐小卖店前的那棵老槐树,可能也是明代移民栽的吧,推算起来也真的有500年历史了。
在平谷居住的20来天里,我感受到山里人的勤奋和质朴。他们喜欢和我这个外乡人交谈,喜欢听我说纯粹的天津话,在这里我没有一点离乡背井的感觉,每天处在新奇与兴奋的状态之中。这里人们的质朴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给了我创作的源泉,我几乎一天创作3-8首诗及一篇散文类作品。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我对干儿子立新说,我要在这养老了,等我死了,你就把我埋在山上让青松和我作伴。真的,我已经把平谷看作我的第二个故乡。
美哉,平谷!福兮,平谷!我爱你,你是我暮年的天堂。
推荐阅读:
新浪原创:<小菏>http://www.echang.cn/edit/ubb/image/http.gifhttp://vip.book.sina.com.cn/book/?book=45087
另外一部<雾里看花>http://www.echang.cn/edit/ubb/image/http.gifhttp://vip.book.sina.com.cn/book/?book=3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