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源》

(2007-08-29 23:20:05)
标签:

知识/探索

桃花源

期刊

发表文章

(1)

《桃花源》是我区的一家期刊,我陆续看了好几期了,也投了几篇稿件。这本期刊制作精美,文章大多是我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所写。读完我发现,我们这里藏龙卧虎,英才辈出啊!

 

这本期刊还有一个特点,封面简单而又雅致,封二,封三,封底都是我区画家,摄影家,书法家的作品,再加上纸质非常好,这样一本刊物拿在手中,顿时让人爱不释手。

 

有了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在看内涵,都是几位编辑精挑细选之作。小说,散文,诗歌,名作欣赏,照顾了不同读者的爱好,深受读者的喜欢。

 

在这些作者中,有些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如刘云飞,他在党史办工作,业余著述颇丰,他准备写百村风采,文章中有历史回顾,有今日风采,还有未来展望,是他读书和采访的双重收获。文笔非常美,看完后,越发想读读《县志》,想去各村走走转转。

 

还有一位是于建国,他的小说《琴花》非常吸引人,后来我知道了,我们区的小提琴制作达到很高的水平,已经进入维也纳的金色演奏大厅,为中国农民争得了荣誉!谁说农民只能撸锄杠,新一代的农民敢于挑战极限--制作小提琴就制最好的!

 

还有一些作者,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2)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新出版的第17期,飘着墨香的期刊已经到了我的手中,而且上边有我四篇文章。

 

其实我早知道了,编辑老师早些日子就告诉我了。昨天还有一个同乡网友给我发一封邮件,“我看到桃花源上有文章很像您老的风格,不知是不是?”哈哈,我变成老人家了。我提前和老师商量,出版之后我多拿几本送人。所以今天拿了8本。

 

没到家就送一本,是因为有一次我带着有些吹嘘的口气跟他们说过,后来才觉得自己很浅薄,这算什么呢?有很多人比我写的强多了。他们看到还是很高兴,还向我祝贺。

 

回到家给我一个刚刚通过电话的朋友发短信,他说祝贺你,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获!

 

给妈妈打电话告之,妈先问我有稿费吗?这是因为上一次有个网站录用我28篇文章,我向家人报喜,说好有稿费的,结果到现在也没看到。问过了,人家没理我。让我觉得很失落,无论什么情况,也该给我一个答复啊。

 

我又给同学打电话,她让我请客,我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这是我写博客一年以来第一次在纸质刊物发表文章,它们是我的血汗钱。我决定等我发表文章多了再请客。

 

晚上,表嫂请客,她的俩个双胞胎女儿今年都考上了大学,我们大家前去祝贺,自然要带着礼金。这个习惯我觉得不错,可以解决大学生入学的一部分学费。可是多了就是问题了,今年我们亲戚中有五个高考生都考上了,还有一个孩子以前没给,今年补上。就是六个。所以,我们去了几次饭店都是为了庆贺。

 

我去时拿了俩本刊物,我想给我大舅看看,他的外甥女就我一个属于另类,哪方面都跟其他姐姐妹妹不同。我想他看到一定会很高兴。

 

他还真的从老家赶过来了,看到也的确很高兴,可是眼睛不行了,只能带老花镜才能看。小老舅也来了,还有表哥表姐,他们说,不错啊,以后当作家吧。我说是有这个想法。有人就开始翻看。

 

小老舅说:“以后写写你大舅吧,恐怕这一本都不够。”

 

“我妈也这么说过,想想他们兄妹四人小时的生活,不容易啊。还有以后的人生经历,有很多故事。可我现在写写短篇还行,太长把握不好。以后吧。”

 

吃饭时,刊物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等出门时,我以为大舅忘了,心里有点那个。送走大姨一家,大舅说,我把书放那没拿。原来他还想着。我说,我去看看。我们吃饭的房间还没收拾,几个侄女在打包,我跟她们交代一下,让她们别忘了。有一个侄女手里正看着呢。

 

和他们告别回家,心中很平静。

 

其实我也骄傲不起来,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是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又开始新一轮的思考,现在发现,我最近写的文章我自己不满意。

 

编辑老师也一直说我,要有专攻,我的文章太杂了,让我往散文和小说上发展,还有我的文章不好归类,不知算散文还是算杂文?有点四不象了。(呵呵,最后一句是我说的)

 

好的散文能感染人,让人自己去感悟,而不是我在尖锐的批驳。

 

我其实是想写一事一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