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人已去,笑声长存~~

(2006-12-24 23:08:45)
标签:

娱乐

 
       我喜欢听相声,也非常喜欢马记老师的相声.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一副和蔼的笑脸,那形象深入人心.感觉他好象不会老似的.可是今年春节,再也听不到和看不到他了.我想,也许是上帝请马记老师去天堂送欢笑去了.今天有那么多观众自发的送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那场面,你能想到什么?
       我想那就是:热爱.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人民热爱他!平安夜,马记老师走好!
 
所以今天贴了这些文章.
 
(一)~~马季遗体在北京火化上万群众自发送行~~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曲志红 卫敏丽)24日9时,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心目的人民艺术家马季送行。

   2006年12月20日,马季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马季1934年出生于北京,22岁时走上相声表演舞台。在此后整整50年相声创作表演生涯中,马季以热情洋溢的舞台风格、细腻传神的表演技巧和深厚凝练的传统功底,创作、表演了大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相声作品。他还十分注重提携后辈,为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连日来,北京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悼念这位相声艺术大师。广播里、电视上播放着他的经典段子:《打电话》《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不少书店专门设立了纪念相声艺术大师马季作品专架,引来读者争相购买。

  “马老曾给我们一家人带来无数的欢笑,我们都喜欢他。”闻讯专程从重庆赶来为马季送行的周明立夫妇,一大早就来到八宝山,忍着冬日的寒冷,夫妇俩默默地站在长达几百米的队伍里。

  “我们就想来送送他。”一位戴着眼镜、身穿深蓝色羽绒服的高二男生对记者说。他早晨8点就来排队,终于看到了马季老师

  据送别现场执勤民警估计,24日来为马季送行的群众约有上万人。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有的抱着鲜花,有的手捧挽联,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最喜欢的艺术家”的敬意和哀思。

  (来源:新华网)

 

(二)马季生平简介(图)
 
 
(三)马季带走一个相声时代
 
    马季老先生离开了我们,又一个艺人和他所代表的时代,宣告了终结。

  他们那个时代的技艺,其实不是单纯的技艺,他们全部修炼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把自己打造得饱满丰润,让自己以一个饱满丰润的人的形象,来承载那无形的技艺。而他们也确有那种环境:四合院里生长着绿树白花,到了秋天,柿子红了,出门溜鸟,遥遥地打着招呼。

  所以,作为一项技艺的相声,它的价值不在于逗乐和被逗乐,它技艺的全部重点在于,它借助表演者的饱满丰润,在表演者和聆听者之间、在聆听者和聆听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深挚的交流,他们共同笑、共同期待下一个包袱,在演出的场所满足交际和自我形象塑造的需要,所以,尽管它和戏曲一样,不过那么些曲目段子反复演出,却蕴涵了无数可能,因为,它们的情怀、它们的完美不是单纯借助自身完成的,它们只需要把人凝集在一起,剩下的,交给人们自己来完成。

  而渐渐这种完美的形式被破坏了。现代的传播技术使得表演艺术产品的传播变得容易了,甚至让无限复制和无限扩散也成为了可能,却从根本上杜绝了观赏者之间交流的可能,它这一部分价值就近乎全部流失了,而作为以凝聚人心为己任的相声,当它只是在电视里、在演播厅里演出时,它最大的一部分价值就流失了,对于相声来说,电视传播是形式上的复制,却是内蕴上的削减,流失了最珍贵的价值的相声,尽管还是存在了下来,却成为只保留了形式,丧失了内蕴的一门技艺。所以,当代相声总是为人垢病,并不是因为它内容低劣、不贴近生活了,而是,单纯的表演和观赏,只导致了观赏者的焦虑,它应有的价值被剥夺了。这种生存环境下,相声不是后继乏人,而是难以为继。而郭德纲的成功,在于他短暂复兴了这种剧场传统,但显然,现代传播已经普遍降低了表演产品的单价,即便回到传统的方法也并不能例外,生存的方法还是只有无限复制和无限扩散,所以,郭德纲复兴传统的最终目的,还是电视、网络,以及更广泛的传播。

  舍伍德·安得森的《手》体现了手工艺者在手工艺日薄西山时的焦虑,马季老先生,大概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焦虑吧,他的去世不是单纯的死亡,是有寓意的死亡。

  但夕阳下,故人挥手西去,我们也只有遥遥注目,然后,再回到电视机、电脑前来。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受沉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