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

(2008-12-17 14:09:14)
标签:

陈郁

鲍春来

二队选拔

木桩

体育

   转载前言:好久没去阿郁的空间转转。前天一逛,看到此文,颇有感触。于是在他没说NO,我就视为其默许,现把此文转载于此。

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

 该文作者:陈郁,现任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二队主教练,绰号:思想男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

   

 

    大家也许看过杂技团表演结束时登场的大象吧。   为了不让大象到处走动,人们会在它的脚上拴上铁钩并系在一个小桩子上。如果仔细看看这个小桩子,你会发现它是倾斜的。那是因为身躯庞大的大象总是在一个方向用力拉动桩
而使它倾向一边,好像要被拔出一样。但是,大象并没有逃亡的念头,这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人们对大象的驯养都是从它们幼年开始的。当然,幼象一开始也想回到母亲身边而嘶叫着,全身挣扎着,然而却无法拔出那个小木桩。就这样过了几天,在精疲力竭之后也不得不放弃。几年后,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却依然被拴在那根木桩上。它一点要逃跑的念头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用我的力量是拔不出那根木桩的!”
  这样的想法已深深的地印在大象的脑海里。它被幼年时的思维所束缚,无法认清自己。其实凭此刻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以轻松拔掉那根木桩的。由此可见,错误的想法一旦根深蒂固是多么的可怕。
  或许,有很多孩子正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这样的“木桩”所困住了吧。
    在我的运动生涯里有过许许多多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我身边一起训练的伙伴中出类拔萃者不计其数,不论是在体校,还是进了省队,再到青年队,国家二队。我都不是队内的佼佼者。每次看到例如陶菲克盖德这些成名人物的比赛,还有队内嘴哥陈宏这些大队员训练时,我都会像那些小象一样想:“他们的水平都好高好高,我是无法超越他们的。”所幸的是,在这样的想法出现之后,我会立马打住,换成另一种疑问的想法:“不知道我能超越他们当中的几个?一个?两个?还是更多?”也许正是这两个想法之间些许积极的区别,我能马上投入到眼前的训练中去。为寻找到心中这个看似遥远的答案而努力。我至今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战胜了这些心目中的强者时的感觉:原来很多事情也许看起来真的很难做到,但其实并不代表做不到。只是看你是否去努力和尝试。我常年来一直在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没有我行不行,只有我想不想(这句话经常多次在我用高难度技术调戏小队员,他们对我崇拜无比时从我的嘴里冒出来 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满足不已)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二队队员的选拔赛。在他们当中我看到了很多自己当年的影子,但是在感觉上却又不尽相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着转变。现在的年轻队员的想法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是都有着一个木桩,他们是否能及早自信的拔出这个木桩,又或是不停的绕着这个木桩转圈,直到铁钩越缠越紧再也无法动弹。除了我是否正确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拔不出这个木桩,即使他们拥有陶菲克的技术,林丹的体能,李宗伟的灵动,鲍春来的细腻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也没有自信去发挥和运用,也就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顶峰。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关键是你是否敢于去突破。不要再抱怨自己的条件如何不优越,环境如何的困难,际遇如何的不堪,工作如何的不顺心,感情如何的艰难。尝试着去撼动那个木桩吧。(貌似说了很多大道理,就当作选拔赛的观后感吧,各位有耐心的看看,没耐心看完的回复一个阅 字就可以啦) 陈郁:拔去我们心里的那个木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