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田耳:以最恰切的叙述腔调,说出最好的故事
(2014-04-28 13:57:31)
标签:
文化 |
20140427《收获》微信
【编者】
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颁给了田耳和他的《天体悬浮》。这部长篇刊载于2013年《收获》第4期、第5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获奖”感言,来自田耳。
报载,在“年度小说家”的评选中,田耳、路内、陈希我的作品都得到终审评委的认可,这份候选名单也被苏童认为是最成功的一份,“它在给我制造难题,难以取舍”。
“田耳的作品《天体悬浮》比较有特点,比如关于派出所的生活让我印象很深刻,小说里面没有注水的细节,有时甚至太干了,他的描写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苏童说。他和徐敬亚都倾向于路内和田耳。而麦家除了推荐田耳的作品,也推荐了陈希我的作品,在麦家看来,“陈希我的写作有一贯性,从《抓痒》到《冒犯书》,他把现实撕开,让人有点看不下去。李敬泽曾说他的作品让人有种疼痛感。而《移民》没有那么强烈的撕裂感,但是抓住了当下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国外的向往和迷茫。”麦家的观点和谢有顺不谋而合,谢有顺认为,“陈希我的小说是有力度的,语言的速度感强,有很明晰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对当下社会的观察、表现,他采用劈面相迎、短兵相接的方式,真正直面现实,追问生存的真相。这样的小说家,在中国并不多见。”田耳的小说也受到了谢有顺的赞赏,他觉得田耳已经走向成熟。
最终,陈希我和田耳进入年度小说家的竞逐行列,第二轮投票中,田耳获得4票,赢得年度小说家奖项。
田耳
本名田永,湖南凤凰县人,1976年生。1999年开始写小说,2000年开始发表,迄今已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等杂志发表小说60余篇,计180万字。作品多次被各种选刊、年选选载。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中篇小说集两部,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台湾联合文学新人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现供职于某书画院。
授奖辞
田耳的小说,独异、饱满、气象不凡。他的语言,野性狂放,自然天成;他的叙事,既灵巧又绵实,既出人意料又步步为营;他的伦理观,有齐物之想,无善恶之差别,以平等心、同情心、好玩之心,批判一切,也饶恕一切。他发表于二一三年度的长篇小说《天体悬浮》,对愚蠢、贪婪、狂妄之人性的洞察,目光如炬,入木三分。那个在物欲中建构起来的人间天堂,如何慢慢扭曲、变形、垮塌,变成一堆废墟,田耳的记录毫不留情。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杀气和决断力,为人生之患与时代之罪留存了一份重要的文学档案。
获奖感言
■田耳
大家好!
获奖是令人如此开心的事,但我却要面临一种尴尬: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所以,只得又一次地请大家原谅,我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存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今天上午诸位老师谈到普通话和家乡话的差别,都认为一说普通话舌头就僵硬,说家乡话舌头才会变得柔软。对我来说,普通话和家乡话都使我舌头发硬,所以我对家乡话也没什么亲切感。我说话大舌头,小时候常被人戏仿、嘲笑,所以羞于开口;但我偏又有很多看法想表达。我想我骨子里是个话痨,现实中为免遭羞辱只能选择沉默,这一来当然憋得不轻。人缺什么想什么,我童年的理想既不是捡钱也不是考试时轻松拿第一,而是能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说话。我梦见过自己滔滔不绝的样子,可惜,梦里那间房只有我,没别人。当我发现写作正是一个人的滔滔不绝,就一门心思想当作家。如果在这条路上我走得还算顺利,那是因为我的表达欲憋得比别人久。
《天体悬浮》之前我已写了两个长篇,但自认为直到这个,才初通长篇的脾性。能得到此次大奖的鼓励,我相信自己对长篇小说的判断是基本正确的,创作长篇的路径是通畅的。这对于一个长期摸石头过河的人,就是远远看见了一方岛岸。我的文学准备如此随性,虽然平时跟人聊起文学,总把大师和经典作品的名字一吐一串,其实最初打动我,让我对小说迷恋有加的,是小学时偷偷读完的《射雕英雄传》。我至今记得读完以后,有近一月时间回不过神,回不到现实,家庭与学校有如地狱困住了我。促使自己写作的,还有王朔的《动物凶猛》和余华的《活着》。金庸展示了故事具有使人致幻的效果,而王朔、余华则让我明白,“叙述”就是小说的第一性。我乐意用极简思维处理复杂的问题,具体到写作,就是以最恰切的叙述腔调,说出最好的故事,促使读者与我同悲同怨,同一步跨入空虚之境。和王朔先生的观点一样,我喜欢“空虚”。我发现私爱的作品,从不让我感到“激昂”或“充实”,而是让我“空虚”。我乐意将这种空虚传递。能让读者在沉闷的现实中空虚一把,滑入一种陌生境地,去思考生活中存在隐蔽的可能,是我一直追求的效果。
我是文学奖项的受益者。二十六岁那年,我以写作为借口赖在家里不干活,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每年只发表一两个短篇,微薄的稿费掩藏不了在家啃老的事实。我的所做所为与县城生活格格不入,在别人眼中渐渐活成了一个笑柄,加之天生一副半梦半醒的模样,有人索性断言我的精神出了问题。我三十一岁时获得鲁迅文学奖,确实让某些无聊的人闭上嘴,自己得以一直写到今天。如果没有那次获奖,我可能业余写作,也可能因无人喝彩而渐渐失去兴趣,或许今天已经不再写作。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觉得那只适合少数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了不起的人,他们自身所具有的必然性能够摆平所有偶然的困扰;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命运其实决定了性格,一个小小的偶然将会改变生命的方向。
其实,我最早觊觎的便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多年前,这项大奖刚创办的时候,我的小说也刚得到发表,每年仅发表一两个短篇,漫长的发表间隔仍让自己憋得难受。为了发表顺畅,我首先想到要获一个文学奖,然后将这奖的名字写进自我介绍,增加编辑读稿的机率。当时据我了解,面向新手的文学奖无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新人奖、春天文学奖以及湖南青年文学奖,这当中,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听着最响,我对它的觊觎之心也来得最强,但这奖不能自己申报,我找不到任何接近它的机会。
一晃十来年过去,当我终于能够一亲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芳泽,已被分入了中年组——我私下里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六个奖项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年度新人奖在我理解是青年组,年度杰出作家无疑是老年组别,余下四项我以为都是中年组。这届没能获得年度新人奖的郑小驴,是我相识多年的好友。我从没觉得与他有多大的年龄差距,但此次一同获得提名,却已分入不同组别。这几天过来才知道,获新人奖的长着一张伟人脸的赵志明先生,只小我一岁,这让我进一步感受到,瞬息之间,年华流逝。我还是要对他表示羡慕,因为他可以从新人开始,逐一体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整套的奖项设置所富含的乐趣,有机会让各种奖项见证他写作的全过程。而我此次得来好处,仍意犹未尽,贪心不足,还想觊觎年度杰出作家奖。从奖金额度的设置上不难算出,为了得到年度杰出作家我还要付出五倍的努力。同乡老前辈黄永玉先生此次提名在列,他如此健旺的艺术生命,就是上天颁发给他的一项大奖。但我毫无把握熬到如此高龄,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尽快写出更多的光耀我名字的作品。
*****《收获》微信*****
欢迎订阅《收获》微信公众号:
1,回到文章顶端,点“收获”关注。
2,微信—通讯录—订阅号—搜索“《收获》”或者微信号“harvest1957”—关注
3,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欲了解往期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4,《收获》杂志单月中旬出版。购买办法:①邮局订阅,报刊亭零售,《收获》代码4-7;②杂志社邮购,021-54036905,平邮免邮资。③《收获》淘宝店推出多种优惠。新店http://shop108241121.taobao.com;老店http://shouhuo1957.taobao.com
5,2014年《收获》长篇专号(春夏卷)4月24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