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获》杂志两中篇获得第三届北京文学中篇选刊奖

(2009-09-28 11:07:00)
标签:

文化

                     《收获》杂志两中篇获得北京文学奖

    2009年9月下旬,第三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揭晓,原刊于《收获》杂志2008年第1期的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2008年第3期的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获奖。

    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以细密如针的笔法,描述了来自苏北的小皮匠根海,摊位在市中心的弄堂口,他坚守祖传的手艺和自尊,为人和做派颇为现代,经常读书,对这个喧嚷的消费社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经常帮他热饭菜的根娣同样来自苏北,下岗在家,两人的乡谊从饭食上的热络往来,进入到对丰富内心和情感生活的渴望,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分离到来时不动声色。读者从小皮匠的弄堂口进入了上海的历史和当下。一个操持着古老行业的皮匠的故事,不经意地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讲述的是亲人之间复杂的情感,有时候需要一生的坎坷和波折来认知。小说中的我,李小让,生于阴历二十,乡间说命硬,从小得不到祖母喜爱。命更硬的祖母,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经历了一切灾难。流浪,恋爱,生育,我面对永恒的黑暗和死亡,终于懂得,遗像中的父亲和母亲,为何就像我们的兄长姊妹那样清纯,甚至祖父也都成了祖母的孩子,因为祖母的怀抱适合每一个人,她是每一个人的母亲。乔叶在家族之树的背景上,在充满思索的反反复复的讲述与回忆中,渗透着对生命,尤其是对女性生命的透彻感悟。“我”和“她”之间仿佛充满了摩擦和怨恨,又共有着快乐、悲伤,彼此的生命难以撕扯,甚至是越来越深地紧密交织,像“钉子进了墙,锈也锈到里头了”。这篇小说写亲情,没有落入俗套。大量而琐碎的细节因真实而感人,以一种原生态式的呈现探讨着亲人之间的情感张力。写“活着”,在人生的声声感叹背后,从祖母到“我”,弹奏起生命悠远绵长的乐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