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故事,得到语言
(2008-07-15 17:28:52)
标签:
杂谈 |
失落故事,得到语言
这是一个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不过,这个爱丽丝不是女孩,而是一个年近三十的青年男子,即《不失者》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个大公司里普通的小职员。他出生于愚人节,被认识的混血女郎称作火星人,貌似和所有人一样平凡无奇,却偏偏遭遇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
孔亚雷用一种有距离感的文字,写了一个感觉新颖的悬念小说。这种尝试或许值得肯定。小说可以怎么去写?既可以讲述一个勾人心魄的故事,也可以在语言文体上尽情雕琢。可能是孔亚雷翻译过小说的缘故,他的文字明显带有译文感,这应该是一种刻意营造的书面语言体系,并且,在追求迥异于日常汉语语感的基础上,使笔下文字更接近于冷僻瘦静,这种行文风格可以在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里看到。
在《不失者》这篇小说里,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这种个人化体验支撑着特殊的文体。相对于外部世界,作者更注重于内心觉察,小说里的细节描写,如果对于传统的悬疑小说来说,简直是过于琐碎,但在这个文本里,却又镌刻上了浓厚的自身印记。外部世界越是物化,内心就越接近于绝对个体。主角不惜花费大量笔墨细描人物行为与日常物质,明天穿的衣服,睡前看的书,刷牙时的心情变化,去超市购买的每一件商品,每一张看过的影碟,每一首听过曲目,眼见的每一处景致。有趣的是,描写得越是细致,越是凸显出生活的空虚化和非现实感。
所谓的不失者,往往最终是失去所有。
说这个小说失落了故事,并不是说小说的故事不让人觉得奇巧,而是因为,小说的语言形式给人的印象更为犀利,相比起来,情节仿佛就冷落在了别处,掩盖在了这独特的文体之下。故事似乎荒诞不经,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带有自身的奇特,犹如达利的画作一般,从现实而来,却已经变形,看不清本来面目。
小说另外的独特在于营造超现实的意象。充斥文中的大量或熟悉或陌生的异域特色的符号。多少给阅读带来了生疏的体验。小说的这种氛围仿佛告诉读者,无论爱丽丝,还是梦,或是奇遇,都不过是意象的衍生。在那诸多变形下,都不过是每个孤独者的人生。
哥舒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