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粮液“酒后驾车”?

(2009-12-15 13:32:27)
标签:

五粮液

造车

多元化

产业

汽车

分类: 工作道道场

五粮液“酒后驾车”? 五粮液“酒后驾车”?

    进军汽车业是五粮液多年来的梦想,现在终于正式落到了实处。业内认为,由于五粮液没有汽车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经验,此次投资被看作是资本投资,主要的产销操控者可能仍旧是华晨集团。五粮液的酒是不愁卖,“酒而优则车”又会有怎样的利弊呢?

 

五粮液“酒后驾车”?

                                                 文/Foundu

    五粮液再起多元化之路。尽管这距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的“整车梦”还差得很远,但毕竟已经跨出了实质性一步。

    11月28日,备受外界关注的五粮液“酒后造车”项目有了最新进展。由华晨和五粮液集团共同投资的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50万台动力轴承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在绵阳举行。该项目投资18亿元,将建造四种类型的汽车发动机,预计后年达到50万辆产销能力。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华晨绵阳分公司和五粮液合作造车获批,启动的汽车发动机项目就是“打前炮”。

    资料显示,五粮液集团的“造车梦”始于2002年,五粮液为长安代加工一种“长安星”的赠品酒,在这次合作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五元粮液发现自己的酒模具制造或许可以跨入汽车模具领域。当年12月,五粮液集团引进北京一家汽车模具公司,为旗下的普什集团提供全套产品制造方案。

    2006年8月,五粮液集团与华晨集团达成协议,将在绵阳合作生产整车,自此五粮液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华晨在四川的汽车制造领域。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由五粮液与华晨汽车各持股46.5%。

今年4月,五粮液拿到工信部颁发的“造车牌照”,意味着五粮液“酒后驾车”的通行证终于到手。近日,双方合作的项目正式启动。

    不过,说到五粮液的造车,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几个同样向汽车领域的中国企业,比如说当初春兰空调、还有那个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再有就是中国小家电的王子美的,不仅没有如期成为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实现自己多元化的品牌延伸战略,反而相继退出汽车产业。汽车业分析人士贾新光表示,现在汽车整车制造的门槛已经提高了,五粮液集团能否成功不好说,从商用车转战轿车的江淮,以及从摩托车转战轿车的力帆,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到感觉。如此看来是前车之鉴犹可追。

    另据了解,四川省政府要求五粮液集团在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而目前,整个白酒市场的规模才1000个亿元,五粮液不可能全部独吞。因此五粮液集团极力寻找新的增长点,走多元化之路,颇有几分“逼上梁山”的意味。

    在与白酒无关的行业中,五粮液集团曾先后计划投资一系列寻求多元发展(号称“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不了了之;入主华西证券的计划,却股权过户前被叫停;首期投资1个亿的日化项目进展也不顺利;此外五粮液甚至表示要用100亿元打进IT行业,投资上亿元成为西南的服装老大)均不了了之后,五粮液再次把苗头对准了汽车业。

    目前业内外对此持观望态度,更有人戏称这是典型的“酒后造车”所到评论均比较冷却。不过究竟此次五粮液能否酒后造车,似乎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造车梦能否实现?

                                                        文/oklixp

    从得到的资料来看,五粮液醉心并止步于能够制造汽车。“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大汽车下游产业,涉足了汽车模具、轮胎等产品,这一项的年产值就达到10亿元以上。普什在模具制造领域国内领先,客户包括重庆长安、广州本田、华晨汽车等。”五粮液党委副书记范德宽的话能说明什么呢?除了证明五粮液能够为人代工,是大品牌的配套厂之外,什么都不能说明。

    造汽车是个高度综合的行业,规模大,投入大,周期长,其核心能力集中体现在发动机、底盘、变速器、整车设计和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上。五粮液拥有什么呢?我没有看到五粮液关于关键技术贮备、车型贮备和开发能力的贮备。我不怀疑五粮液能够依葫芦画瓢制造出包括越野车、轻卡车、面包车、多功能商务车等多种车型在内的多种汽车,但是这样的造车之路能够走多远呢?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造出的汽车一定“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人家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李书福语),这个局面难道是王国春想要的吗?

    当2003年底,五粮液集团旗下的普什公司接到重庆长安及日本汽车生产商价值1000万元的汽车模具订单时,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五粮液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汽车行业。”这是极大的错觉!五粮液现在至多算做有几间汽车零部件加工厂(五粮液集团参股的绵阳华晨新工厂仍在建设中),为别人代工与做自有品牌汽车不是一回事,五粮液的工厂距离消费者愿意开着“五粮液”牌或者“普什”牌汽车满街跑的市场美景,差得相当遥远。

    一位长期关注五粮液的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五粮液股份公司整体上市的启动,五粮液集团也许将因此而迎来一场新的变局,届时力主携手史玉柱生产黄金酒、力主五粮液“酒后驾车”的王国春将以何种身份出现在五粮液多元化的这艘战船中,尚待观察。

 

五粮液“造车”会不会迷路

                                            文/朱志砺

    在多元化道路上五粮液碰到的最大挑战,不是资金实力,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其自身的战略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五粮液“造车”会不会迷路去年,大量业外资本涌向中国最后一个暴利孤岛——汽车产业。德隆、科龙、美的、新飞、奥克斯、云南红塔、波导、力帆等公布和实施自己的造车计划,年底,又爆出五粮液集团也要进军汽车产业的。

    五粮液“造车”,应该只是一种想法和试探。五粮液为何有强烈的多元化冲动王国春的多元化梦想,五粮液的多元化冲动,都有非常客观、非常现实的动因和压力。首先,五粮液在四川是个大户,而四川是个相对落后而又具有强烈发展欲望的穷省。从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的角度,当然希望五粮液集团能够再立新功,为四川省和宜宾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其次,五粮液在资本市场上算得上是绩优股,利润不分配,还在不断增资扩股,几十亿躺在银行里生利息,对投资者也没法交代。第三,主业的扩张空间有限,且从企业利益角度说,主业过度扩张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要想做大规模,就只有跨过行业界限,拓展新的事业领域了。正是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五粮液不得不走多元化扩展之路。其实,五粮液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投资机会。与主业相关的项目有:矿泉水、酒精、威士忌,以及塑料制品和包装印刷等。与主业不相关的有服装、电子、制药等。但是,五粮液迄今为止的多元化,除了为主业白酒做配套的塑料制品和印务外,其它业务均乏善可陈。除了自建项目的失败,在对外参股并购方面,五粮液也未见起色。

    五粮液在多元化道路上碰到的最大挑战,不是资金实力,不是外部因素,而是他们自身的战略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当媒体在讨论五粮液百亿资金造芯片时,我只简单回了一句:人家只是开玩笑而已,我们又何必郑重其事?假如只是开玩笑,倒是好事。问题是,我在研究五粮液资料时,发现他们是真有过造芯的想法,而且是真预备去做的。从企业战略角度说,企业要做好一项业务,都必须具备两个体系:一个是资源体系、一个是能力体系。从这两个体系角度考察、论证一下,就能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了。资源体系可以建设,能力体系可以培养、提升,所以,我反对“专业化”论者。就目前五粮液的企业状况看,是到了积极拓展新事业领域的时候了。问题是五粮液适合干什么,该怎么做好新业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