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泥发哥
水泥发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泥磨系统工艺技术管理要点的探讨

(2010-08-11 23:1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水泥粉磨

笔者对水泥磨系统工艺技术管理的初浅认识与同行们交换意见,为水泥磨系统提产节能做点有益的工作。

1.工艺技术管理基本要点

1-1:在已定的工艺技术(设备规格性能和工艺技术流程及布置)的条件下,各种工艺系统技术管理要点是:

管好物料,抓好计操,整好篦板,焊好篦缝;

优化压分,配好球段,重视通风,关注磨温;

1-2:目前水泥磨工艺系统技术性能对产质量能力分配认识。

1-2-1:在同等物料和质量指标下,系统各环节增产能力分配

见表1(以传统开流水泥磨产量为基准)

系统增产能力分配 表 1

名 称

比 例 %

辊压机 . 打散分级机或 V 型选粉机

60 - 70

磨机

 

15 - 20

其中:

研磨体级配与装填

5 - 8

篦板型式,篦缝尺寸,通料篦,活化环。

6 - 10

衬板型式,仓径

2 - 4

高效选粉机

15 - 20

1-2-2:质量指标变化对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

以细度 R0.08 和比表面积 m 2 /kg 为基准。

质量指标对技术水平的要求 表 2

工艺流程名称

质量要求等级 : 细度 %

泾阳声威 08 年指标

0.08mm %

0.045mm %

Sm 2 /kg

传统开流磨

<5

<4

<3.0(2.8)

 

 

 

传统闭路磨

<3.5

<2.5

<2.0(1.8)

 

 

 

预粉磨

<2.0

<1.5

<1.0(0.8)

0.12

<1.5

<0.28

0.5-1.5

<10

<3.5

>400

340

>360

联合粉磨

<3.0

<2.0

<1.5(1.2)

<1.5

<12

340-360

联合预粉磨

<1.5

<1.0

<0.8(0.6)

1.0

(0.3-0.5)

<11.0

<5

340-360

2.管好物料,优化压分:

2-1:了解使用物料品质性能对水泥产质量影响的认识。

了解和掌握熟料质量和混合材品种与配比及石膏的品质对挤压和粉磨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做好三降(降物料粒径 、 温度 、 水分)工作,同时关注水泥的施工性能。从而为合理制订不同水泥品种质量控制指标,为系统增产节耗创造条件。

2-2:做好系统各工序管理,完成其工序目标值。

确定辊压机,打散分级机或 V 型选粉机的最佳操作和控制参数,便于该系统设备平稳连续高效运行,以达到入磨物料粒径合理分布并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入磨物料粒径。

2-2-1: 辊压机操作控制

首先从稳压仓料位控制回料量等方面入手调节辊压机和打散机的运行,确保辊压机与打散机系统运行平衡。

辊压机运行调节参数主要是挤压粉碎力(压力),磨辊转速,料饼厚度(辊缝尺寸)和控制辊压机电机电流。

a. 在确保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适当地提高辊压机的压力,合理调节系统运行保护的延时程序,既有利提高辊压机作功能力,又有利于系统正常纠偏。

b. 一般规律是辊压机两主辊电流越高,说明辊压机作功越多,系统产量越高。要求达到电机功率的 60% 以上。

c. 根据挤压物料特性和磨机生产不同品种水泥时,确定辊压机垫片厚度和辊缝尺寸大小。

d. 重视辊压机下料点的位置,喂料要注意料仓物料离析导致偏辊,偏载。因细料难以施压和形成“粒向破碎”。所以,细粉越多,辊缝越小,功率越低。

e. 导料板插入深度越深,辊缝越小,功率越低,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辊压机进料口到稳压仓下料点之间柱壁面上粘结细粉后,也影响辊压机产量。

f. 加强辊压机侧挡板的维护 , 间隙控制在 2 -5mm 之间较为合适 , 经常检查侧挡板磨损状况 , 防止磨损严重漏料。

g.定期检查辊压机辊面 , 若出现剥落与较大磨损要及时补焊处理。

h. 防止辊压机振动而跳停的故障。

2-2-2: 打散机的操作控制
a. 加大对打散机锤头及分级筛网的日常检查维护,若入磨物料大颗粒增大,需检查锤头和筛网。

b. 改变筛网孔尺寸,可改变入磨物料粒径和产量。

c. 调节内筒与内锥的高度,稳定细粉产量。

d. 稳料小仓料量要控制设计值的 80% 为合适。

e. 根据不同水泥品种的质量要求,确定打散机的合理转速。防止打散机转速过低,回粉量过多,这样稳压仓内细料过多,严重影响辊压机作功效果,反而使磨机产量下降,质量更难控制,造成恶性循环。

2-2-3: V 型选粉机的操作控制。

a. 调节入磨物料细度是调节选粉机的进风量,进风量越小,半成品细度越细。进风越大,则半成品细度越粗,改变选粉机出风管一侧的导流板数量和角度,可调节半成品细度,导流板数量越多,则半成品细度越细,反之,亦然。

b. 选粉机喂料要注意在选粉区的宽度方向形成均匀料幕,避免料流集中在选粉区的中间区域内,从而导致选粉区两侧气流短路影响选粉效果及半成品产量。

c. 选粉机料气比为 4.0kg /m 3 来确定控制风量。

2-2-4 各种不同工艺入磨物料筛余值控制

a. 预粉磨系统入磨物料达 1.0mm 筛余 <50% ( <48% 为好) 0.2mm 筛余 <65%(<62% 为好 ) 。

b.联合粉磨系统入磨物料达 0.08mm 筛余 <50% ( 45% 为好) 0.2mm 筛余 <30%(<25% 为好 ) 。

c.联合预粉磨系统入磨物料达 0.2mm 筛余 <3%(<2.0% 为好, 0.08mm 筛余 <25% ( <20% 为好), 0.045 筛余 <37% ( <31% 为好)。

以上数值仅供参考。各厂要根据自身物料易磨性和打散分级设备的性能及辊压机通过量与磨机产量之比值,与水泥品种等,确定其筛余值,来寻找最佳工艺技术参数提供依据,为磨机合理的研磨体级配创造条件。

3. 抓好计量与操作

磨机系统计量和操作是工艺管理的基础,要十分重视。但该项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这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环境条件,体制机制,主管人员的观念等方面有关。在此只讲点原则。

3-1: 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a. 知工艺流程,设备规格性能,懂得工作原理,学会正常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事故的防范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b. 了解各种规章制度,规程,细则办法等,明确岗位记录报表,报告制度与责任,掌握其精神实质,抓住要点严格执行。

c. 掌握系统操作控制参数,懂得各参数的互相关系及各参数与质量,产量,安全,环保的关系。同时要知道各种物料配比数量与计量器具电流变化的关系等作为岗位看板操作调整依据。

3-2: 计量调试前对系统计量器具进行全方位标定,校正,通过负荷使用后进行确认,并记录备案。

a. 首先要求是可调的稳定性,然后是绝对值准确性或相对值准确性。

b. 其次,必须做到使系统各计量器具都能用相对值反求可比准确性,然后进行绝对值配比核算。

c. 记录各设备空载运行时电流和不同载荷下的电流,找出载荷量变化与电流值的关系,电流值与各种物料配比的关系(即也是与某些质量指标变化的关系),作为技术人员看板管理的判断依据。

4. 整好篦板,焊好篦缝。

隔仓板是随磨机自带部件,其型式和结构是磨机制造厂定的,生产企业按制造厂要求安装就行了,一般对其不很重视。但对磨机而言隔仓板结构 . 型式 . 篦缝分布与宽度及篦板缝的通料率对磨机产质量影响是十分明显。

4-1: 回顾国内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

合肥院研制国产高细,高产磨就是采用小篦缝大流速的磨内筛分技术隔仓板作为技术突破口,为采用小直径研磨体创造条件,然后细磨仓采用活化环技术进一步提高细磨能力。

随后,旧水泥磨技术改造采用双层筛分技术的隔仓板提高磨机产量和质量 , 取得较好效果。

4-2: 隔仓板结构与型式

目前隔仓板型式与结构由老式带全盲板的普通双层隔板,发展到粗,细筛板组合隔仓板,无盲板中间夹筛网的双层隔仓板,中 , 高料位无盲板的双层隔仓板带筛分装置的双层隔仓板。总之,磨机制造厂为配备不同生产工艺的磨机而设计不同形式与结构的隔仓板。同时对出筛板也作了许多改进为不同工艺磨机配套使用。

4-3: 整好篦板,焊好篦缝的目的。

安装篦板时一定要整平,篦板之间间隙要均匀,螺栓要多次坚固后并焊住,同时认真焊好篦板间隙缝,防止篦板在运行中位移,若篦板通料面积过大时,要对篦缝进行焊补,减少篦板通料量,其目的是防止研磨体和物料颗粒串仓及控制物料流速。

4-4: 篦板缝尺寸,篦板通料面积,隔仓板前后筛余降。

目前双层篦板缝宽为( 6 - 8 ) mm ,粗筛板缝宽可到 10mm ,出口篦板缝宽( 4 - 6 ) mm 。

篦板通料率 % 与筛板前后筛余降 % 0.08mm 为准 表 3

工艺 名称

Ⅰ仓 %

Ⅱ仓 %

Ⅲ仓 %

通料率 %

筛余降

通料率 %

筛余降 %

通料率

传统开流磨

5 - 7

7

5 - 6

6

3.5 - 5.0

传统闭流磨

8 - 12

5 - 6

6 - 8

 

 

预粉磨

6 - 9

5 - 6

12

 

 

联合粉磨

4 - 5

7 - 8

3 - 4

4 - 6

4.0

联合预粉磨

7 - 10

3 - 4

8 - 10

 

 

若发现隔仓板前后筛余降很小,说明篦板通料率和研磨体级配不合适,可能球径偏小和篦板通料率偏低造成,需调整级配和处理篦板篦缝。隔仓板筛余降合理或偏大,说明磨机研磨体级配合适,通料率合适,磨机系统产量也相对较高。若筛余降出现倒挂现象,可能球径偏大或偏小,篦板通料率偏大或偏小,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5. 配好球锻。

各工艺技术系统水泥磨研磨体级配与装填的依据,原则,公式,方法,步骤和检验效果与处理办法等,笔者在《提高联合水泥粉磨¢ 3. 2 × 13m 磨机产量的体会》和《不同工艺水泥磨研磨体级配与装填的探讨》 的文中作具体描述,在此,只强调重要原则。

5-1: 基本原则:

a. 在已定的工艺技术的条件下,以入磨物料粒径分布和生产品种的质量指标要求为主线。作为配球的依据。

b. 坚持大球不能缺,小球不可少的原则。

c. 一仓必须具有足够能力并留有余地,是提高磨机产量的基础,是稳定磨况,便于正常生产控制备条件。一仓能力是球径,球量,级配,仓长的组合体。

d. 若碰到熟料强度低,易磨性差,物料粒径差异大,而质量指标要求高时,一仓配球可采用两头大中间小的方案。也可采用其中主要两级球径的球量为主,其余球径球量作辅助。

e. 在解决磨机细碎与细磨结合难点时,笔者体会适当增长一仓长度(约 0.25m ),来解决物料充分细碎,因在同样条件下,可适当降低球径或适当减少篦板通料率,有利细碎。在相同填充率系数条件下,增加该仓球量,增加钢球对物料冲击次数,有利加强对物料的细碎。一仓细碎效果比后要强得多。

5-2: 拉朱莫夫计算球径公式中 i 系数在不同工艺中应用体会。

笔者在各种不同工艺具体配球时对入磨物料粒径所对计算球径的拉朱莫夫公式中 i 系数取值见表 4 ,仅供参考。

i 系数值列表 表 4

 

仓位

球径 mm

一 仓

二 仓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60

¢ 50

¢ 40

¢ 30

¢ 25

¢ 20

¢ 17

 

I 值

40

± 5

40

± 5

40

± 5

55

± 5

160

± 10

143

± 5

 

80 ± 10

 

仓位

 

球径 mm

一 仓

二 仓

¢ 50

¢ 40

¢ 30

¢ 25

¢ 20

¢ 17

¢ 20

¢ 17

¢ 15

1 8 × 20

16 × 18

14 × 16

¢ 12 × 14

¢ 12 × 10

 

 

I 值

 

85 ± 10

 

42 ± 4

 

42 ± 4

 

 

仓位

 

球径 mm

一 仓

二 仓

三仓

¢ 60

¢ 50

¢ 40

¢ 30

¢ 25

¢ 50

¢ 1 8 × 20

¢ 16 × 18

¢ 14 × 16

¢ 12 × 14

¢ 10 × 12

 

 

i 值

 

55

± 10

 

55

± 10

 

90

± 10

 

95

± 10

 

95

± 10

 

143

± 5

 

45

± 5

 

 

 

55

± 5

 

 

55

± 5

 

35

± 5

 

 

5-3: 各仓筛余降的点滴实践数据

笔者认为水泥磨工艺主管人员,根据磨机产质量最好和最差时,取样了解磨内筛余内曲线的分布状况,并找出各工艺水泥磨生产不同品种时各仓首点,末点的筛余值,然后得该仓筛余降和每米筛余降。现笔者在工作过的水泥磨取样分析结果整理的数据见表 5 ,供参考。(各仓首点,未点筛余值因磨机规格分仓和不同品种而异)

磨机筛余降 %/m 表 5

 

工艺名称

 

Ⅰ仓

 

Ⅱ仓

 

Ⅲ仓

质 量 指 标

0.08mm % S m 2 /kg

传统开流磨

8.5 - 10.0

9.6

3.67

< 5.0

290

高细高产开流磨

7.0 - 9.0

 

2.0 - 2.5

< 4.0

350

挤压联合粉磨

3.5 - 4.0 (掺大量粉煤灰时)

< 2.0

330

7.0 - 8.0

2.1 - 2.5 ( 4.0 )

0.45 - 1.4

传统闭路磨

3.5 - 5.0

3.0 - 4.0

 

< 2.0

320

预粉磨

1.45 - 2.0

1.15 - 1.71

 

< 0.5

330

联合预粉磨

1.2 - 1.6

0.6 - 1.3

 

< 0.5

330

6. 高效选粉机与系统的通风管理

目前水泥磨用高效选粉机以 O-sepa 为主,使用效果良好。同时从 O-sepa 选粉机的基本原理出发研制多种型式高效选粉机,使用效果良好,各水泥生产企业接设计制造厂技术要求进行调试与管理基本上取得良好效果。

6-1: O-sepa 选粉机使用时注意点。

操作时主要点是比面积与细度的调节关系,它是一种选粉效率高,循环负荷较低( 100 - 250 ) % ,使用风量一定要满足其要求,一,二,三次风配合要合理的高效选粉机。

一般讲细度细比面积相应较高,细度细,比表面积在一定值时水泥 28 天强度也相应较高。这对粉磨原理而言是对的,但从 O-sepa 选粉机而言不一定符合这一现象。但在生产中仍要强调将物料磨细作为技术管理重点。

a. 部分人认为细度细比面积一定高,这样就提高转速,降低风量,结果回料量大,导致投料量递减,同时投料量少,风速慢物料在磨内停留时间长,出磨颗粒相对均匀,因而不能有效提高比表面积。

b. 在一定转速的情况下,加大系统风量较多粗颗粒进入成品,成品变粗, n 值越小,比表面积反而提高。

c. 风量不变情况下,加快转子速度, n 值增大,比表面积反而降低或没有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当细度细时,比表面积并不高,细度粗时,比表面积反而高。因从比表面积计算公式中知, n 值越大,比表面积越低, n 值是颗粒特征直线的斜率,也就是均匀性系数。物料颗粒分布范围越窄,直线越陡,颗粒越均匀, n 值越大,则比表面积越小。

6-2: 加强系统密封管理,确保系统用风量。

系统风量,首先满足 O-sepa 选粉机的工况需求,同时也确保磨内通风量,一般讲入磨物料越细,磨内通风量越大,尽快将磨内符合产品要求的微粉拉出磨机进入选粉机。同时也加快磨内物料流速,从而提高磨产量。

a. 磨尾负压,随入磨物料变细而增大,一般在 250 - 2200pa 。

b. 磨尾气体温度显示,开流 磨 < 120 ℃ ,若出磨气体显示温度达 135 ℃ 以上或产品细度变粗与比表面积变高时,磨内物料流动不畅,篦板缝已堵,需停磨清理。 (这现象符合预粉磨,联合 预粉磨)

c. 入磨物料综合水分 <1.0% 最大不能超 1.5%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