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学术论坛 |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以全球变暖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导致的巨大环境风险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必然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
一、导致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即所谓“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增温。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全球因矿物燃料和生物物质的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1958年的314ppm增加到1990年的354ppm,至2025年,预计可达到420~475ppm,即比工业化前增加一倍,因此将导致全球增温1.5~ 4.5℃。观测表明,20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左右。我国近5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预测,在未来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4~5.8℃。全球变暖将导致海水膨胀、冰雪融化,因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至2100年可能上升0.9~88厘米。目前全世界约有1/3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而且都是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地区遭受海水倒灌、排洪不畅、甚至被淹没,造成土地盐渍化、海洋养殖受损等等一系列灾难。显然是影响沿海地区生命财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二、加剧极端天气气候灾害
全球增温可能造成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加剧暴雨洪涝、大范围干旱、荒漠化、持续高温等严重灾害。研究表明,许多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发生在历史上气候较暖时期。例如,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前后是全球较暖时期,1931、1935年在长江流域发生了死亡10万人以上的特大洪涝,1937年一个强热带风暴造成印度30万人丧生,1930年和1934年登陆福建和台湾的台风都造成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造成3.3万人死亡,1956、1959年出现特强台风登陆浙江(最大风速55米/秒)和日本(65米/秒),都导致5000人丧生。90年代是20世纪最暖时期,全球多次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洪涝(如中国的1991、1994、1998年)和超级台风灾害(如1991年一个热带风暴登陆孟加拉国,造成14万人死亡,9216,9615号台风登陆中国都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1992年两个飓风登陆美国造成300亿美元损失)。1998年是1860年以来的最暖一年,该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造成3.2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890亿美元;中国也是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年,全国受灾人口达3.5亿,直接经济损失3007亿元。据专家预测,21世纪全球变暖将比20世纪更显著,因而重大灾害将更多,人类将面对更严峻、更可怕的挑战。
三、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会增强植物和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延长它们的生长季节。但全球变暖将会引起温度带北移,降水分布也会随之变化,一些地方降水会增多,另一些地区(如中纬度的干旱区)会因降水减少而变得更加干旱,水源更加紧张,因而导致农作物的生产布局和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而且由于全球气温和降水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各地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而遭受损害。另外,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必然导致世界粮食和农业减产,从而加大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势必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全球变暖,作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可能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据英国气象局预测,全球变暖将使南美洲、地中海、澳大利亚一些地面的森林大面积枯死,导致热带雨林的灭绝。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加剧气候变异和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更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全球变暖以及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不稳定性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气候条件是限制许多带菌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天气条件则影晌着疾病暴发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专家认为,全球变暖是造成近年来疾病蔓延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暖可能增加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随着气温升高,有利于带菌动物(如老鼠、蚊子和其他昆虫)繁殖,可使许多地区的疟疾、霍乱、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登革热、脑炎等疾病增加或再次发生,而且可能导致一些传染疾病北移。。高温会导致近地层的臭氧增加(气温升高4℃,臭氧可能增加5%),可能引起肺组织损伤,刺激哮喘、白喉、百日咳等疾病发生。此外,高温还会令人类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导致死亡率增加,如2004年夏天欧洲各国就因热浪而导致2万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96年),过去20年,至少有30种新型传染疾病出现。据该组织估计,全球2.4%的腹泻和2%的疟疾病例是由气候变暖引发的,因气候变暖而危及人类健康,并因此全球每年超过10万人死亡,到2030年可能达到30万人。至于由于全球变暖而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