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教育公平的“芮城实践”
(2012-10-19 09:25:45)
标签:
芮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择校改革 |
分类: 新闻作品 |
教育公平的“芮城实践”
好学校人多得挤不进,差学校人少得招不够。在通往优秀教育资源的高地上,权力、金钱、关系,都成为最后的决定因素。
教育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择校风,已为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
然而,困扰中国教育数十年的顽疾,会在位于晋陕豫交接处的小县城芮城出现被攻克的曙光么?
日前,奔着“均衡城区初中师资”新闻点前往的记者,却收获了高中教育“组建集团校共同发展”、义务教育“交流师资生源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园协调发展”的系统化答案。
高中:组建集团“同发展”
曾经创下“八连冠”和运城教育界“外学晋中,内学芮城”口号的芮城教育,如今依然是运城教育的一面旗帜,但只有知情人才知道,芮城教育也曾徘徊在“危险”的边缘。
芮城城区有三所高中,芮城中学、博立中学、陌南中学。
2008年,整个陌南中学,达二本线的只有两个人。博立中学好些,也只有十几个——城区高中教育,除了芮城中学,一片萧瑟!
几乎所有的芮城人都想把孩子送进芮城中学;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高中校长都在为生源劳心。
当年,一份以组建集团校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出笼。
——城区三所高中被合并后组成集团校。芮城中学校长兼任集团校校长、陌南中学校长,同时派出一名副校长兼任博立中学校长,三校在行政管理上的壁垒彻底打通。
——集团校内部划分生源。该县大王乡以西的学生归风陵渡中学,大王乡以东归集团校。原来全县前1000名学生几乎全进了芮城中学,组建集团校后,前300名中200名给芮城中学,100名给风陵渡中学,其余学生按片区均分。
——校际流动中提升优化师资。组建集团校最大的利处就是教师可以随意流动。以陌南中学为例,仅改革的第一年,就迎来了14名芮城中学的优秀教师,同时相同数量的教师被对调随堂培训。
今年集团校迎来了改革后的第二批毕业生,效果如何呢?
去年,博立中学含复读生达线100多人,今年不含复读生达线116人;陌南中学,去年是80个,今年增加到85个。改革救活了陌南中学和博立中学,同时芮城中学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去年清华大学就考上了3个。而今年虽然没有再放卫星,但其他名牌重点大学也考上了一大批。
更可喜的是,原来风陵渡中学和芮城中学根本没法比,现在两校间也渐渐有了抗衡的迹象。
初中:城区师资“大均衡”
去年,原芮城中学校长杜永健改任芮城县教育局局长,发现芮城初中教育的现状与几年前的高中教育如出一辙——
芮城县城最好的初中是二中,一个班少则80人,最多还曾突破100人,就这校长手中还有一大堆关系条子无法安排。
但同样是初中的东关中学、西关中学,班容量降到30多人还是招不够预定的轨数。
经过调研,芮城一场以“大均衡”为核心的初中教育改革拉开帷幕——
均衡待遇:东关中学、西关中学虽然也在城区,但原属古魏联校管理。此次“大均衡”,东关中学改名为四中,西关中学改为五中,全都升格为像二中一样由教育局直接管理。另一所民办学校育才学校转为公办,改名为三中,同样升格。
均衡规模:四所初中原来轨制从6轨到14轨不等,改革后在保持基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全部定为10轨。
均衡师资:去年带初三毕业班的158名老师,按最近三年的考试成绩及综合教学能力,以学科为类别,从前往后排出顺序,按学科搭配分成四批。然后请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代表、各校校长,充分征求意见后,由四所学校的校长抓阄决定自己学校的老师,随后办理工资、人事关系。
新生开始招录了,家长学生们一看,校舍都差不多,老师也都均衡,没啥好挑的,那就就近入学,咋方便咋来吧。
用数字来说变化吧:芮城规定班容量不准超过50人。前年二中新生招了800多人,改革后第一年,数量骤减为510多人(超了十几个),今年,城区四所初中招生数量基本均衡。
由原来的东关中学改名而来的芮城四中是所新建校,与崭新的校园相得益彰的是师生们崭新的精神面貌。
“大均衡”后由古魏联校校长调任为该校校长的谢规平说:“原来学校是县城最烂的中学,学生不愿来,老师都想走,现在我们几次考试,成绩已经可以和二中相媲美了,有些县领导都打电话要把孩子放到我们学校。可以说,没有‘大均衡’,就不可能有新四中,也不会有如今城区初中教育万马奔腾的好局面。”
小学:强力输血“薄弱校”
该县的学张小学地处学张乡,却隶属古魏联校管理。因为离县城只有10里地,在城区名校的强力吸引下,该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去年的一年级新生只招了8个人,学校面临办不下去的危险。
对于如此处于县城周边的教育“薄弱校”,芮城教育局采用的办法是:各方合力,强力输血!
——将学校升格后划归教育局直接管理;
——从城区一所重点小学调派一位精通业务和管理的副校长任校长;
——在城区最好的小学七一小学,以及南街小学共调派5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同时置换回同样数量的教师培训;
——与学校所在乡镇协调,由当地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
经过努力,学张小学今年新生招生时,班容量就达到了40人。
杜永健说:“我对校长说,咱们今年可能还要到学生家里叫,去做工作,到了明年,咱们就要靠办学成绩让他们自愿来,来找你说好话进学校了!”
据了解,在今年教师节,学张乡政府直接拿出了5000元作为奖金,发给成绩优秀的教师,现在不管是乡里还是学校,都攒着一股劲儿,如此势头,学校还能办不好吗?
幼儿:试点“城乡一体化”
“只有办好学前教育,才能从根子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今年春节过后,杜永健一班人又把均衡的视线投向了教育的最上游——学前教育。
这次均衡的主题是“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芮城县城周边的百姓,只要条件许可,都尽可能将孩子送到城里,为的是早早占住择校的名额。他们早送晚接,不但自己疲惫不堪,而且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与此对应的,是城区不堪重负的公立学前教育资源。
芮城县城区有三所公立幼儿园,分别是党政南园、党政北园和新世纪幼儿园,每个园都有上千名幼儿。而农村幼儿园几乎都是挂着村委牌子的私立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园甚至只有两名幼儿。
芮城这次采用的办法是县直名园办分园的形式,对乡镇薄弱幼儿园进行接管,组建“集团园”,总园进行统一管理——
党政北园负责西陌镇的两所幼儿园,从总园派出优秀老师任园长与老师,原老师分批置换回总园培训后再上岗。
同样的办法,党政南园接管南卫乡的3所幼儿园,新世纪幼儿园接管永乐、学张两个乡镇的4所幼儿园。
记者来到西陌镇中心幼儿园时,正值下课,两个班的小朋友排成一列,分别由两名教师一前一后领着上厕所。
门外一名家长说,这都是县里老师来后的新规矩,原来下课时,老师连教室门都不出,手一挥,小孩子就跑得满院都是。
园里共有8名老师,包括园长焦水心在内有5个都是从党政北园过来的。焦水心说:“整个课程安排与管理模式与总园一样,费用还不到总园的一半,运行一个多月幼儿增加了20多名。我们总园接管的另一所沟北幼儿园,幼儿当时只有两个,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7个。”
记者在大班教室看到,接送登记表、服药登记表一应俱全。与一名小男孩对话,回答的竟然是一口普通话。
采访中,记者最深刻的感受是,芮城正在积极主动却又稳妥审慎地进行着一场针对教育不公平的“系统均衡”战。择校问题的根子在教育的不均衡,而教育均衡的难点又在于解民倒悬的责任感和系统均衡的大智慧。
有“咱就在地里干活哩,还怕身上溅下泥点点?”(杜永健的口头禅)式的勇气,有充分调研分析酝酿出台规定、有从实际出发科学考量迈小步但不停的操作模式——择校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吗?因教育不均衡导致的教育不公平还会困扰我们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