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苏州女孩”终于找到了

(2012-02-23 10:57:01)
标签:

陌客

苏州女孩

28年

泰山约定

旅游

杂谈

分类: 生活、休闲
两位“苏州女孩”终于找到了
经山东商报牵线,他和她们搁置了28年的约定终将实现
http://60.216.0.164:88/res/1/1/2012-02/21/A12/res01_attpic_brief.jpg

  “那个年代的纯真让人难忘!”记者找到两位“苏州女孩儿”时,一位63岁,一位将近60岁,但是她们都喜欢“苏州女孩儿”这个称呼。1984年8月2日,姜先生和弟弟在泰山顶邂逅两位苏州女孩儿,四人在泰山顶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一个滂沱大雨的夜晚,事后四人约定故地重游。28年后,记忆中的“苏州女孩儿”终于找到了,他们约定兑现诺言…… 文/图 记者 徐杰

  刚开始“找偏了” 

  几百通电话找到一位“左晓兰” 

 

  按照姜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曾寻找过多位原苏州电视机厂的人,要“姓左、姓兰”的人,而且曾来青岛电视机厂出差。“我前后打了100多个电话,一直没有结果。”原苏州电视机厂书记赵人健,甚至还搬出了自己的妻子(原苏州电视机厂负责档案工作)帮忙,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2月14日,原苏州电视机厂的胡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你们要找的人应该是我的师傅,叫左晓兰。”他说,左晓兰当年24岁,曾和同事被派到青岛电视机厂培训,但如今细节已模糊,师傅现在住哪也不知道了。更急人的是,很多苏州电视机厂的人都说不知道这人。随后,记者又向苏州市公安局户口管理部门寻求帮助。经证实,苏州没有一个人叫左晓兰,另外一个叫左小兰的,也在多年前把户口转走了。线索一下子又断了。 

  两“女孩”终现身 

  一个姓程一个姓伍,惊讶又感动

  五天前,原苏州电视机厂的张国荣去找原电视机厂的程惠芳谈一些工作的事,问及“你知不知道厂里一直在找的‘苏州女孩儿?’”一番询问,程惠芳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第一个感觉就是这“苏州女孩儿”应该说的就是自己和另一位同事伍蕾。 

  另一位“苏州女孩儿”伍蕾听到了这个事,几乎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怎么可能呢?”直到听说了一些细节,28年前的那段往事又一一涌上心头。 

  伍蕾今年63岁了,依旧很忙,周六和家人去了天平山游玩,周日去了常熟,和同学聚会。2月17日傍晚,伍蕾第一次见到了2月3日报纸上刊登的寻找“苏州女孩”的报道。那一刻,她的眼光都直了,“真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还记得。”她告诉记者,她曾经以“兰”为名,早就不用了,因此知道的人也不多。昨天,两名“苏州女孩儿”一起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苏州女孩儿”才算真正的找到了。 

  故友相约重聚 

  “爬山爬不动了,抽空聚聚吧” 

 

  “抽空聚聚?”昨天下午,姜先生给两位“苏州女孩儿”发去短信,他们之间没有陌生人的寒暄客套,却有老朋友的嘘寒问暖。28年前的8月2日,四个陌生人因泰山变成朋友。今年8月2日,要不要再聚聚?“苏州女孩儿”伍蕾表示,自己本来就喜欢游玩,只是自己曾经遇过车祸,爬山肯定是爬不动了但是来山东聚会,她肯定愿意。同时,她和程惠芳商量过了,欢迎姜先生和他的弟弟去苏州游玩,她俩也会尽地主之谊,以感谢对方当年所提供的帮助。 

  难忘那个纯真年代

  昨天中午,原苏州电视机厂书记赵人健和几位当年在生产科工作过的同事,以及伍蕾、程惠芳等人,聚在一起。说起当年的事,顿时又笑成了一片。其中,说的最多的,是那个年代的纯真,遇到陌生人不设防。而伍蕾与程惠芳的述说,也把我们拉到了28年前的泰山之顶。 

  1984年夏,伍蕾和程惠芳去昌乐对账,一天时间就搞定了。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工作完了,她俩先是转到青岛,8月2日又来到泰山游玩。因为时间晚了,上山的索道已关闭,她俩只能是靠两条腿走。程惠芳虽说穿了五厘米高的高跟鞋,依然兴致很高,但伍蕾累得不行了,走不动了。身处半山腰,上山不行,下山也不易。也就在这时,姜先生和他的弟弟出现了。“他们当时真的帮了大忙!”说起原先的事,两人一直深深地感激。 

  “你们当时怎么就相信他们不是骗子呢?”面对同事的询问,伍蕾直乐,“那个时候,不要说外面没骗子,就是我们这里,自行车也都是放在外面,没有偷的。”程惠芳也说,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纯真,从来没想到过会遇到骗子。 

  “苏州女孩”成了问候语 

 

  这段时间,原苏州电视机厂里的人之间,手机成为了一部部热线,大家都在帮忙寻找“苏州女孩儿”,大家见面先要问,“苏州女孩儿找到了没有?” 

  2月3日和4日,本报相继刊发了寻找“苏州女孩”的故事,我们唯一肯定的线索就是,当年两名“苏州女孩儿”都是原苏州电视机厂的职工,其中一位可能姓“左”或者姓“兰”。从那时起,寻找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下。一时间,原苏州电视机厂的老同事见面后的第一句就是,“你知不知道在找的‘苏州女孩儿’是谁?” 

  这段时间,记者曾接到不少提供线索的电话,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姓左、姓兰”以及去青岛电视机厂培训等线索上。然而,结果出来时,让几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这两人都不姓“左”也不姓“兰”,而且也不是姜先生所认为的设计人员,更不是去青岛电视机厂出差的。寻找“苏州女孩儿”的半个月中,出现了各种离奇的传闻,以致两位当事人昨天听到这些故事时,一直在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