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人体十大未解之谜

标签:
陌客揭开人体十大未解之谜科技杂谈 |
分类: 生活、休闲 |
揭开人体十大未解之谜
接吻或源于寻找食物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2-1-C19.resbrief.jpg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3-1-C19.resbrief.jpg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4-1-C19.resbrief.jpg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5-1-C19.resbrief.jpg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6-1-C19.resbrief.jpg
http://image4.idoican.com.cn/124/2009-08-12/cnmlfiles/nt.D370100sdsb_20090812_7-1-C19.resbrief.jpg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类是一种相当怪异的高级动物。尽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有关人类自身的一些最为奇怪的特征和现象,我们仍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幸运的是,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我们逐渐意识到,一些乍一看上去无关紧要的行为和特征经常能够揭示人类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本性。
脸红
人类会巧妙地利用他人以让自己的收获实现最大化,对于这样一个种族,为何会脸红显然很难加以解释。被逼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欺骗和撒谎行为,当时的我们一定是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这种自我揭短的做法让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脸红这种反应呢?
对于这个问题,达尔文曾试图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他指出,会脸红是人类的一项专利,其它灵长类动物并不具有这种特征。在人类的所有表情中,脸红是最为特殊的一种。但如何对这种特征的进化加以解释,达尔文却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庆幸的是,其他人并未因此停止研究脚步。
一种解释认为,脸红最初只是做出让步的一种简单表现,是向所在群体统治阶层表露我们愿意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一种方式。在此之后,随着社会交互作用日趋复杂,脸红与更高一级的自我意识情绪联系起来,例如内疚、羞愧和尴尬。脸红似乎将人置于一个不利地位,但与此同时,它可能也让人更具吸引力或者成为社交中的“红人”。
大笑
人为什么会笑?在为期10年的研究中,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维恩及其研究小组共记录了2000多个自然发笑的例子。在自己的著作《笑的科学》中,普罗维恩刊登了研究发现。
普罗维恩等人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发笑更多地是由平凡无奇的话语引起,而不是有趣的笑话。这无疑让为何发笑变得更加神秘。普罗维恩认为,人类出现之前的灵长类动物就已经会笑,这是对挠痒的一种生理发应。如果在嬉戏打闹时被同伴搔痒,现代猿也会发笑,并且保持祖先发笑的特征,即发出“呼呼”声。在人类身上,笑则进化成“哈哈”声。
他指出,我们的大脑容量越变越大,笑已经成为社交中的一个强有力武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与他人打成一片。牛津大学的罗宾·邓巴经研究发现,发笑会提高人体天然鸦片剂——内啡肽的分泌数量。在他看来,内啡肽能够加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阴毛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阴毛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上长着毛皮时期的残留物,然而问题是,为什么人类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都消失不见了呢?今年初,伦敦大学学院的罗宾·威斯指出,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阴毛显然变得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更加浓密。这种进化一定有原因。那么导致这种进化的动机是什么呢?
有关这个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解释,但是多年来人们已经提出这种进化的诸多潜在优势。其中最受欢迎的解释可能是,由于这些更加浓密的毛发聚集在拥有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和外分泌腺的人体部位周围,因此它可能是用来传播特殊气味,发出性成熟信号的。它可能还跟女孩的乳房发育、臀部变宽以及男孩长胸毛和胡须一样,都是成年期的视觉信号。
青春期
其他动物没有青春期。就连我们的近亲猿类也从幼年到成年过渡得那么顺利。为什么我们人类却要经历近10年的苦恼或者烦躁?青春期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生殖准备,但现在,通过对人类青春期的深入理解,科学家给出了一些更有趣的解释。
《青春期:一部自然史》一书的作者、剑桥大学的大卫·班布里基称,关于青春期存在两大线索。第一是青春期的进化何时开始。来自前人类化石的骨骼和牙齿发育的证据显示,青春期的进化出现在80万年到30万年前的某个时候。他指出,它先于人脑面积的大飞跃时期,在这一飞跃时期,我们祖先的大脑经历最后一次大扩张,达到今天的大小。第二个线索来自神经生物学和脑成像,科学家们发现,在青春期人类大脑进行了大规模的再组织。班布里基说:“人20岁时大脑的大小和12岁时基本一致,但是,我们仍需要对它进行大量研究探索。”
班布里基认为,青春期不只是为了实现性成熟,它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协调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心智能力,这使得人的生活有别于其他动物。他说:“不经历青春期,我们不会成为真正的人。它们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做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如是说:“解释梦境是了解心理潜意识活动的一个捷径。”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人员拒绝接受他认为做梦是我们潜意识欲望的表现的观点,不过为什么人类会做梦的问题,对研究人员的吸引力比以往更大。
做梦并非毫无意义,它们也确实并非没有一点用处。首先,它们对情感处理至关重要。波士顿大学的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说:“做梦有助于调节情绪,它们使情绪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最新研究发现,小睡有助于巩固情绪记忆,睡觉过程中快速眼动(REM)的时间越多,对这些方面的记忆就越有利。
一种观点认为,快速眼动梦境使我们重新体验有效的情绪记忆,但是并没有伴随真实体验的大量应激激素涌出。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记忆,但是与之相关的情绪会逐渐得到缓解。快速眼动梦境还有助于其他类型的记忆,并有助于解决一些难题。例如,与白天保持相同时间的清醒后相比,睡一夜后我们能更好地回想起相关单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利他主义
如果你认为世上不存在像利他主义这样的事情,那么说明你并不孤独,具有团队意识。在《自私的基因》 一书中,理查德·道金斯写道,“我们必须尝试让人学会宽容和利他主义,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是自私的。”纵然我们都善待家人,而且不求回报,这是因为至少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会从这种关系获益:他们与我们的部分基因相同,所以,通过帮助家人,我们可以间接提升自身基因质量。
与此同时,其他看似利他主义的行为常常是互惠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给我挠痒痒,我也会给你挠——不管有多迟——这同样不是某一方的无私付出。这对于利于人类生存的进化意义重大,因为不求回报地投入金钱和精力去帮助别人,会让你在生存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唯一的问题是,近年来的证据表明,人们确实会从事真正的利他行为。
艺术
在漫长的进化之旅中,生存显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在此过程中,人类却也热衷于创作艺术作品,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奇怪。由于这种怪异性,我们在解释人类为何热衷艺术创作时不免面临一定挑战。达尔文认为艺术的起源在于性选择。阿尔伯克基新墨西哥州大学的杰弗里·米勒对此持赞同态度。他指出,艺术就像是孔雀的尾巴,是人类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一个昂贵的展品。
米勒的研究显示,人类的一般智力和性格特征对有关艺术创作的新经验是开放的。当处于每月怀孕几率的顶峰时,女性更喜欢富有创造性的男性而不是富有一族。但米勒也承认,单是性选择这一个因素可能无法解释艺术的进化。他说:“艺术创作可能具有其它一些功能,用于展示性魅力这个功能是后来才具备的。”
艺术创作的其它功能到底是什么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进化心理学家约翰·托比和莱达·科斯米德斯认为,寻求美感体验的想法促使我们了解世界的不同方面。出生时,我们的大脑并不具有这种功能。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布莱恩·伯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展现智慧的一种方式,允许我们在安全环境下探索新领域。
迷信
美国总统奥巴马喜欢在选举期间的早晨打篮球。高尔夫球手“老虎”泰格·伍兹在周日的比赛中喜欢穿一件红色衬衫。即使从理性上说我们都清楚迷信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大部分人都存在迷信倾向。然而事实上迷信并非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我们的祖先认为草丛里发出的沙沙声是由风造成的,因为狮子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那么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食肉动物消灭掉。为了及时获知这些关系,做出一些错误判断也是值得的。哈佛大学的凯文·福斯特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汉娜·库克利用数学建模展示什么时候相信迷信比错过一个生死攸关的联系付出的代价更小。迷信思想一定受到进化的青睐。
宗教为迷信提供了另一个进化好处。邓巴是“宗教适应时代发展”的观点的主要支持者,他说:“(宗教信仰)涉及到相信神灵世界和它的作用,即使这种虚幻世界并没有任何作用。”他认为宗教的主要作用就是劝说人们听从命令,从而增强凝聚力。宗教通过创作一个超自然人物,让我们相信它可以影响我们的命运,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接吻
接吻并不是所有文化中都有的一种现象,所以,那种体验嘴对嘴愉悦之感的冲动可能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中。尽管如此,你一定好奇为什么我们中间有这么多人“好这一口”,为何它让人感觉如此美妙。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对舒适、安全和爱意的初次体验来自同母乳喂养有关的嘴唇感觉。
除此之外,我们的祖先为了让孩子断奶,可能嘴对嘴喂他们嚼好的食物(今天,黑猩猩和我们中的一些人仍坚持这种做法),强化了分享口水和愉悦之间的联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接吻源于寻找食物。据说,成熟的红果实对我们的祖先吸引力最大,他们还将这种吸引用于求偶,找到制作鲜红颜料的方法,将它们涂抹在生殖器和嘴唇上。
挖鼻孔
2001年,印度班加罗尔国家心理健康与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奇塔兰加恩·安得拉德和B.S·斯里哈利,因对挖鼻孔进行的研究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研究过程中,他们对来自班加罗尔4所学校200名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有挖鼻孔的习惯,每天挖鼻孔的次数平均为4次。只有9名学生承认会吃掉鼻屎或者鼻涕,占所有受调者的4.5%。
由于吃鼻屎和鼻涕这种行为会招致他人嘲笑,真正的比例可能要超过4.5%。但即使调查得出的数字低于按经验得出的预测,我们还是会对一个疑问产生好奇,即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吃掉自己的鼻屎或者鼻涕?安得拉德说:“鼻涕和鼻屎中并不含有任何有价值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