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根到底只是官场游戏而已

(2009-04-16 09:54:10)
标签:

官场游戏

陌客

新闻监督

请客吃饭

腐败

联谊会

杂谈

分类: 娱乐、杂谈
                      新闻监督护照像“绣花的紧箍咒”

      归根到底只是官场游戏而已

  云南省高院日前正式聘请14名记者为特约新闻观察员,并向他们颁发了由省高院院长许前飞签发的“新闻监督护照”。今后,这14名特约新闻观察员在全省法院系统采访时,将享有更大的便利。

 

  (见4月14日人民日报)

 

  

 

  这种做法并不是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发明,在全国各地早已遍地开花了,这就是流行各地的“邀请监督”。对于这种“邀请监督”,我以为不宜提倡,因为这只能是监督的“怪胎”,最多是一朵美丽的“塑料花”。

 

  “邀请监督”在理论上就很荒唐。这除了“作秀”,实在没有更好的解释。那些未被邀请的人,他们似乎就无权监督了——他们本来是有与生俱来的监督权的。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邀请监督”颠倒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种被监督单位为主导选择、确认和任命的“体内”产生监督方式,所体现的不是监督者的意志,而是被监督者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被监督者自己选出了满意的监督人。被邀请的监督者不仅对被监督者心存感激,而且也知道,自己如果“不识相”,人家下一次就会不邀请自己了。

 

  于是我们可以断言,“邀请监督”只是官场的游戏,不会有多大的实际效果。这样的监督已经变成了“请客吃饭”,变成了“联谊会”,无非是单位领导汇报一段时期的工作,然后大家座谈座谈。结果是“对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因此,全国各地的“邀请监督”基本上可以全部取消,而没有搞的就更不要再搞了。

 

  

 

  追说两句

 

  一个“护照”把本来属于记者手里的主动权变成了被动权,这样的监督还有几分真实性和公正性?如果说这个“护照”是给记者提供了一种监督的权利,不如说给记者加上了一顶“绣花的紧箍咒”。
  舆论监督权是记者正当的职业权利,记者用不着法院恩赐的给予采访权。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记者都是法院的“特约新闻观察员”,每一个公民都是法院的“特约新闻观察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