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将一篇招聘启事当文章一样看了好几遍。在微博上碎片化阅览已成习惯的今天,很少有信息能吸引自己目光长时间停留。单看这家公司工作性质和环境是自己当年内心所理想的,就像毕业那会儿幻想过N次进网易上班一样,纯属一厢情愿的喜欢。当然,现实是残酷的,最终被生活逼迫到走了一条与理想完全相反的道路。很俗套,也很安逸,过点小日子,一直赖活着。
通篇看完,并不是普通类型的老板招人来干活那样浅显,让自己喜欢这篇招聘文案的原因是其所提到的“自由”、“价值观”和“美感”。比如作者标题用到了“使参与者幸福”,同样是招人,但招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当价值观相同的群体聚集,做着大家共同喜欢的事情,怎能会感到不幸福呢?何况这里面还有自由。
何为自由?有能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算真正自由吧。这是我被生存现实压迫久后的角度。作者提到的自由是建立在相同价值观上的工作中的一种自由,而不是纵容人懒惰情绪的温床,不是绝对自由。这样理性与理想结合的自由,无形中也包含了工作上的责任,让“责任”不再是呈压迫姿态放在人肩膀上,变为一种最好的工作推动力。因为所做的都是大家喜爱的事情。
美感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作为设计出身的我,深刻体会到广大设计师的美感是由客户说了算,办公室环境也是由老板说了算。设计师们应该是群感性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然做不出好设计,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总想着将生活中的花絮点缀一下,看着更美好一些。但客户不干,老板不让,所以网络上从来不缺设计师自嘲的苦逼段子。话说回来这家公司对于美的追求,让我默默点赞,木质办公桌和学习气息浓厚的阅览室,老板说“这东西影响美观先扔掉,万一将来用得着可以再买个好看点的”。当然不是羡慕人家财大气粗,只是在对于“美”的偏执上的认真,让人钦佩。真正在某方面做到偏执的人,一般都是行业大师级别,像科技界的乔布斯或是罗永浩,尽管后者是话题人物争议颇多,但我赞同他那份对产品的偏执。
所有看起来很美好的这一切都是归根于相同价值观上,身边人与自己一道源于对某些价值的热爱,做着喜欢的事情,这是多么美妙的过程。
看自己,需反省的是对于生活还有多少“热爱”。不求大风大浪,大起大落,就这样日子波澜不惊的一天天过着,慢慢消磨着身上的棱角,因为现实生活改变习惯,压抑各种欲望。就像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对数码产品的关注,但二十多年来人品史无前例的大爆发,中了台iPhone6后居然选择卖掉,有违常理,其实也是很无奈。各种琐碎不可避免的生活成本就像千丝万缕缠绕身子,抽不开。因为理想与现实一直都很矛盾,连现实世界都没站稳,有何资格谈理想世界?
就这样在时光中消磨着,那么这个“热爱”一词嘛,就有点谈不上了。没有了热爱,自然也就少了志同道合的人和自由感,察觉到身边人一些微妙变化,以前可以为一个段子猥琐笑很久,也爱讨论网络上又冒出多少新鲜妹子,每天工作内容和如今一样单调,但却能一起找到乐趣。现在连吃顿饭也不能到一起了,就别提像从前那样没心没肺的找乐子。当下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压力,这或许算是疏远的理由?不过在每个人的道路上,终究有一些人走不进各自心坎,而远在一方的人却在心里从未离开过。
看过再多悲欢离合,名利沉浮,知道日子停不了还得继续。那就心若沉浮,浅笑安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