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勇
首先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女儿今年上初一,儿子也从幼儿园“毕业”,然而,至今我没有参加一次的家长会。据我家曾总说,女儿每个班主任对我这个家长都颇有微词,说我不重视“互动教育”,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对老师们的批评,我全盘接受,作为中国众多的农民工之一,常年身在外头漂泊,顾了工作,疏了家教,实在叫人无奈。
曾总是我妻子,在家她是总管,大事小事都有她管,当然也管我,所以我都叫她曾总。做过小学教师的她,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她总说,现在社会竞争厉害,孩子教育要抓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花了钱,找了熟人,用了人情,动了关系把女儿从农村老家接到莆田市里梅峰小学就读,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今年儿子上小学,又大费周章,终于把儿子弄到据说是莆田最好的小学——麟峰小学就读。
我常年在外地,每年只能到了过年才有假期与家人团聚。今年中秋,终于有机会找个空挡和借口,请假几天回莆田老家与家人团聚。也正是有此机会,我才能体会到“互动教育”。
有天下午,曾总叫我一起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去接孩子?也好,顺便去看看孩子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到底是怎么样子的。于是顶着“秋老虎”的淫威,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小路,到了莆田麟峰小学。当时是下午4点多,崭新的教学楼的楼梯下站满了黑压压接孩子的家长。终于等到下课铃响起,我和曾总来到儿子教室门口,崭新教室很干净,坐着60-70个学生,黑板前一个大概25-26岁的女子,佩戴耳麦在依依呀呀说着话。曾总说这个就是班主任陈老师。要不是亲眼看到,我还真不敢相信这个看起来像主持人的时髦女子是老师。
曾总说我out了。现在什么年代了,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带耳麦不用大声说话,可以保护嗓子,比她当老师时“先进”多了,而且老师要求家长参与督促孩子做作业,这样孩子学习成绩才有保障,以后才能考上好的学校。要是作业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完成,家长会被老师叫去批评,这叫“互动教育”。
面对曾总的批评,我坦然接受,或许我真的落伍了,真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10来年,我每天对着电脑,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注着数据的变化,捕捉专业信息,算起来有20多年没有步入校门一步,这期间学校的教育变化对我来说可谓翻天覆地。然而以下一些事情让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苦于难以用文字表达,就用手机拍的照片来说明吧。
http://s6/bmiddle/4a879354tae3726e36535&690
戴着耳麦讲课的老师正和学生家长交流,要求家长互动教育,在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http://s1/bmiddle/4a879354tae372710ef80&690
其中一个学生家长拿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布置课外昨夜的内容。
http://s5/bmiddle/4a879354tae37272bbc14&690
黑板前,孩子在看老师讲过的内容。
http://s10/bmiddle/4a879354tae37279a9439&690
学生家长正帮忙自己的孩子扫地。
http://s12/bmiddle/4a879354tae3727b7096b&690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抄写黑板上的内容。
http://s11/bmiddle/4a879354tae3727e6cd7a&690
几个孩子在小黑板前抄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
http://s8/bmiddle/4a879354tae372816cc87&690
家长在一旁陪着抄写内容。
http://s1/bmiddle/4a879354tae3728400600&690
时代在改变,教育方式也跟着变。我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不是真的能培养出与优秀人才。但是我觉得孩子变化挺大的,不知什么时候,每次打电话给孩子,他们都是用普通话和我交流,原本会说的莆田话都说得很不流利了,听起来好像外地人说的了。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到现在为止还喜欢说这地瓜味的莆田话,为了便于交流,我和孩子交流用普通话。孩子们说得普通话字正腔圆,每每我发音错了,他们总是帮我纠正,彼时我心中充满着骄傲,孩子比老爸我厉害——起码普通话说得比我溜。但是在学校看到这一幕幕,让我备感揪心。
回想小时候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村里难得看见一部机动车,我们从一年级开始,都是光着脚,步行两公里去上课,父母从来都不去接送,放学以后割草、放羊、做家务,还要按时完成作业,父母从来都不用操心。暑假寒假掏鸟窝、捉迷藏、到海里游泳,父母一般都不去担心。
现代社会,物质高度发达,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叫掏鸟窝,也不用割草放羊,更不敢在波导汹涌的海里去游泳,享受着“互动教育”,他们知道喜羊羊和灰太狼、熟悉任何游戏、爱吃肯德基……沐浴着时代的阳光,简直羡煞我这个老古董。
虽然我一直在大城市工作,但“互动教育”是我初次从曾总口里听到的,想想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之极。对于这种“互动教育”,我无法评价是好是坏。但我知道连班级的值日都要家长来代劳,作业要家长来一起完成,这种依赖一旦成了习惯,孩子以后如何适应工作?如何融入社会?如何独立生活?
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又揪了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