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手拍救古建 |
分类: 抢救山西古建 |
2021年秋季北方持续降雨,在山西汾河流域形成水患,长时间降雨古建筑易遭受损失,大雨结束后,10月11日至21日我实地走访了山西晋中、临汾、运城的部分古建筑,实地调查受降雨影响的古建状况,本篇和大家分享些旅途见闻
山西古建筑众多,待遇并不一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保和省保,近年来大规模修缮,状况较好;另一种是低级别文物,包括县市保和未定级的文物点,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较多,能不能活下来靠命
这次旅途中遇到的国保、省保问题不大,有些小损失,出现渗漏的较多,大殿内还有彩塑的很危险;另外还看到许多摇摇欲坠的低级别文物,本身已经荒置很久了,损失并不是全由降雨造成,有没有这次降雨都面临毁掉
这次实地到过的一些地方:
平遥古城的城墙外侧有包砖,未受降雨影响,城墙内侧内有包砖,夯土直接淋雨,造成的坍塌、滑坡较多,有几处损失较大,平遥古城的旅游没受影响
山西运城新绛县光村福胜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殿漏雨,危及殿内的彩塑安全,靠塑料布遮挡
山西运城新绛县城内的龙兴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殿漏雨,元明时期的彩塑包上了塑料布
山西临汾汾西县真武祠是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标注为元明清,位于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姑射山顶,降雨造成多处护坡垮塌,部分房屋受损。
前往真武祠要步行四公里多山路,逐一查看每栋建筑,发现几乎没有古建筑,全部在九十年代开始的维修中重建了,满院子仿古建筑,这处省保的文物价值含水量太高
我自2011年圣诞节开始呼吁抢救山西乡村古建,得到大量网友支持转发,几年来近百位媒体记者前往山西实地考察,刊发了大量相关报道,极大地推动了山西乡村古建抢救,特别是2015年初《经济半小时》连续四期报道山西乡村古建现状,随后山西省宣布投资15亿抢救古建筑,至2019年8月回访时,已投资13亿,修缮了358处古建
山西近年修缮的三百余处古建基本上都是国保和省保,这次长时间降雨相当于一次大考,检验结果令人满意,国保省保已无大忧
我们再来看看低级别乡村古建的状况
损失严重的还是众多的低等级文物,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持续的降雨损失更严重,有些已彻底垮塌
山西运城新绛闫家庄村魁星阁建于清代,在这次大雨中完全倒塌,此前魁星阁长期缺乏修缮,已经摇摇欲坠
村中找到两张老乡在魁星阁前的合影,还能看到旧时模样
山西临汾霍州市杨枣村普照寺,正殿脊槫下有明永乐二年(1404年)题记,朵殿脊槫下有明永乐三年题记,枓栱硕大,珍贵的明早期大木作建筑,是元明断代的重要参照,已经荒置多年,损毁严重,面临毁掉
山西平遥下汪村三教院,正殿明代风格,完全坍塌,前殿、戏台及配殿为清代,全部坍塌损毁严重
山西平遥婴溪村三教庙,正殿明代,配殿及戏台清代,已经荒了很久,房倒屋塌,没有一座好房子,前段时间大雨中正殿瓦作大面积溜坡
我在七年前曾经来过平遥沿村堡村古佛堂,那时房子状况良好,还是村里的村民活动室,这次再来已是危房,一侧配殿的山墙还坍塌了
山西新绛光村玉皇庙,九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三间明代风格的正殿塌了一间,隔了这么多年再访,更加破败,由于护坡垮塌,最后面的清代小殿面临倒塌
山西晋中寿阳县榆城村龙天庙也是一处长期荒置的庙宇,五间正殿塌了一间,东配殿完全塌毁
山西清徐东马峪村狐神行宫是一处清代建筑,荒置了很多年,所有房屋都已严重损坏
这次旅行中也见到一些有了抢救措施的乡村古建
山西新绛县西庄村文昌阁正在修缮,以前的老照片中也损毁严重
洪洞县万安镇铁炉庄村千佛阁已经修缮
洪洞县万安镇贺家庄村玉皇殿搭上了防雨棚,防雨棚在短期内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但如果长达数年未能修缮,棚子遮挡阳光直射,建筑内部会变得潮湿,对木结构建筑也是大害,稳妥的方式还是早日修缮。
在新绛县西庄村关帝庙,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庙会,请了市里的剧团,还有热闹的物资交易市场,西庄村关帝庙是一处清代建筑,在山西难以排上修缮顺序,但它是乡村的文化中心,社会价值超过许多锁起来的“国保”,希望能改变以文物价值为单一取舍的传统观念,更多地考虑古庙的社会价值
这次到山西走访十几天,途经一些村子寻问老乡古建构件被盗情况,普遍说近几年很少发生了,只是旅途见闻不代表全部,不过能感受到改善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