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如何为公众服务?顺带吐糟下碑林和昭陵博物馆

标签:
史迹 |
分类: 醉美古中国 |
文物要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其价值,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如何服务是个很大的题目,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我想不了那么多,只说两个我在旅途中遇到的小事,希望能抛砖引玉。
云南大理洱源县的旧州三塔,在洱海北边的邓川镇旧州村,其中旧州一塔建在山下,前几年维修时在塔内发现一块明永乐七年(1409年)维修碑,碑文中记载了那时的考证,旧州一塔建于南诏劝丰祐保和十二年(835年),这一年是唐朝的唐文宗大和九年。
根据记载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建于833年,仅相差几年。
2020年10月我来到旧州一塔的时候,永乐七年碑已经搬去了县文管所,但在塔下新立了块碑,完整誊录了永乐七年碑的碑文,这是很暖心的操作,即能知道明初对古塔历史的考证,又能看到原始的材料。
旧州三塔不是旅游景点,也没什么人来,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洱源县,这块新立的碑不仅能多了解一点洱源的历史,更能感受到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印象分加满。
经营网站的朋友都会知道,如果你在网页上加个链接,一般情况下点击链接进入下一层页面的人不会超过5%,只需要点点鼠标这么轻松的事,绝大多数人是放弃的,如果没有这块新立的碑,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这段历史呢?只会更少。
从云南回来途中又去了次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永乐宫前院有两道碑廊,收藏有很多古碑,既有随永乐宫搬迁来的,也有收集的附近古碑,这次来发现一个变化,大部分碑的旁边多了块牌子,上面是誊录的碑文,甚至有些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碑,也誊录了碑文。
这又是一个非常贴心的服务措施,游客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果让游客自己去搜索,我想多数人是放弃的。
你给我提供方便,我给你点赞,好感也就有了,连城市形象都提升了。为公众提供方便的服务,收获会超出想象
再说两个明明可以做得很好,却没有努力的例子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大量名碑,喜欢古迹这里是必选的打卡地,然而每块碑只有一个小小的标牌,简单的几句话,搞个誊录碑文的牌子很难吗?
还有陕西咸阳的昭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唐初名人的神道碑和墓志,很多是人人皆知的人物,然而标牌比碑林还简单,更没有誊录的碑文。
明明可以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窗口,却没能发挥作用,很可惜。
提起唐朝,大家往往会想到陕西,其实河南的唐朝因素也不少,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火遍全网,历史底蕴是最基础的东西,只能吸引少数人,吸引多数人要靠服务和创新,未来谁的嗓门大唐朝就是谁的,陕西感受到来自河南的压力了吗?
后一篇:隋唐的辛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