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武报恩寺-明代艺术精华

标签:
史迹 |
分类: 醉美古中国 |
平武县属于四川绵阳市,地理位置比较偏,现在还不通高速,从江油出发,行驶120公里崎岖但很美丽的山间公路,来到位于平武城内的报恩寺
报恩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距今已经五百多年,建筑布局以及彩塑、壁画等保存完整,十分难能可贵
报恩寺的建造者是当地的土官王玺、王鉴父子,“土官”也叫土司,是边疆地区世袭的地方统治者,朝廷派驻过来的有任期的官员称为“流官”
报恩寺规模很大,坐西朝东,山门上有一幅很大的匾额“敕修报恩寺”,传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杨升庵)所书,杨慎和报恩寺还有不少联系,我们后面再说
进入大门,是一条小溪,桥的后面是天王殿,殿内彩塑四大天王
天王殿的门匾设计巧妙,两侧各有一位力士拖拽铁链,显得很威猛
过了天王殿,是一个由三座重檐殿宇围成的院落,正中是大雄宝殿,北侧是大悲殿,南侧是华严藏殿
走进大雄宝殿,正面是彩塑三世佛,背屏是彩塑的三大士,墙壁上画的是十二圆觉,年代久远壁画的颜色已经有些淡了,仍能看出极为细致的工笔技法,以极细的线条把人物表现得十分饱满
大悲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以整根楠木雕刻而成,殿内墙壁上用泥塑做出观音成道的故事
华严藏殿内正中是转轮藏,密密麻麻的小木作枓栱,立柱上还有两只灵动的龙
在四川江油的云岩寺和河北正定的隆兴寺,也保存有转轮藏
继续往后走,是万佛阁,两层的建筑,高度超过24米,第二层采用了重檐,阁内第一层和第二层保存下来大面积壁画,明代壁画的上乘之作
万佛楼第一层殿内彩塑佛祖说法的场面,两侧是十大弟子,佛祖前面站立听法的两人,是王玺和王鉴给自己立的像
第一层三面墙上保存有壁画,状态比大雄宝殿内要好,还能看得清楚
万佛楼第二层塑的是七世佛,墙面大面积的壁画基本完好,沥粉贴金清晰可见
万佛楼前面有两座碑亭,北侧碑亭内刻的是只有一句话的圣旨:“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落款是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玺父子修建的报恩寺原本打算用做土司衙府,因为超标僭越被人举报,明英宗念他是土官不懂规矩,没有追究,王玺父子得了护身符刻碑在庙里,但是不敢居住了,改为报恩寺,土官司署改在了报恩寺后面一个小院落
报恩寺内的建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枓栱,而且大量使用补间铺作,檐下密密麻麻都是枓栱,除了承重的作用以外,考虑更多的是装饰作用
王玺的孙子王薄考中了进士,后来做到礼部主事,与同为四川人的宰相杨廷和交好,两人成了儿女亲家,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娶了王薄的女儿,传说“敕修报恩寺”的匾是杨慎到平武迎亲时所书
杨慎的词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因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词而广为人知
王氏去世早,杨慎的继室夫人黄娥也擅长诗词,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为四川四大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