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民间能给几多力--人民政协报

标签:
山西古建筑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古建筑保护:民间能给几多力
本文刊登于《人民政协报》2012年5月12日第3版
司晋丽
编者按文化遗产,经过岁月的淘洗,记录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曾经的辉煌创造与走过的历史足迹。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意味着我们珍重自己的历史,珍重先祖的智慧,希望在那厚重的基础上,迈开崭新的、面向未来的步伐。今年6月9日,正值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确立主题为“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并提出“保护城市根脉,留住历史记忆”、“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今天多一点责任,明天少一点遗憾”以及“文化遗产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等口号。的确,保护利用、普及弘扬文化遗产,推动新的文化发展繁荣,只有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多一点精彩,少一点遗憾。本报记者在“文化遗产日”当天,分赴河南和山西,记录了这些努力。
6月9日,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各地以政府为主力,通过重大保护成果发布、保护传承基地授牌、项目系列展览展演、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就在这天,一队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古建民间爱好者,主动聚集在山西长治,进行了一次独特的“山西古建抢救之旅”。他们希望,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助力古建筑保护。
“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1934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怀揣着找寻唐代木结构建筑实物的愿望,几次深入山西中北部考察。远观太原晋祠,望着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发出这样的感喟。
斗转星移,70余年过去,连当年梁思成营造学社中最年轻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也已仙逝。“山西的唐塔宋庙金元建筑都在风雨中飘零,一想到这些,就觉得我们愧对逝去的人。”发起此次“山西古建抢救之旅”的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对记者说。
此行之前,已有很多人问过薛蛮子,年事已高,何故大热天还往山西跑。他说,少时因父辈原因,耳濡目染,对文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年轻时又曾在故宫文物出版社工作,经常与罗哲文等大家探讨文物保护,他对文物保护的喜欢是一以贯之的。
“组织这次古建之旅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我只是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呼吁,想自下而上地形成个人、企业、集体和国家的全体力量,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濒危古建筑,加入修复工作。”他说,“现在,很多国人的消费能力已经不是问题,但多少人将钱花在了出境游、购买奢侈品,而不知还有这么多宝贝等着我们来抢救?”
“发烧友”微博相约看古建
6月9日一早,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赶来的古建爱好者们聚集在晨曦中的古城——山西长治市。这支100多人的队伍年龄覆盖面很广,上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下至初涉人世、被家长牵着手的孩童。不久前,在微博上聚拢的“山西古建抢救之旅”也由此拉开帷幕。
这次古建之旅由薛蛮子联合携程网在微博发起后,短短数日,就吸引了上百人报名。“虽然这次活动参观用车和用餐是免费的,但来回路费和住宿费都由网友们自己掏,大家的热情让我很感动。山西有很多文物‘国宝’,我们这次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一下飞机,薛蛮子就对众多网友说。
山西是我国木结构古建筑最多的省份。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山西省保存有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共226处。据了解,位于山西南部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4市所辖的49个县市区现存300余处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然而,除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外,别的古建筑或因资金不足、或因缺乏专业保护队伍,没能得到好的修缮和维护。
此次古建之旅最初的源头在微博网名为“爱塔传奇”的山东德州人唐大华。他自2006年就开始关注古建筑的生存现状。他曾多次自驾到山西,并将自己拍到的古迹毁损的照片发在网上。今年初,他的微博引起了薛蛮子的关注。微博名人薛蛮子的转发,让包括业内专家在内的许多人认识到了山西古建筑的现状。此次队伍里便有携程网的联合创始人梁建章以及来自中央美院的教授和各地的文史、建筑爱好者们。
参观的第一站,是长子县西上坊成汤王庙。成汤王庙建成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金代与明清时重修过。记者看到,该古庙现已不见庙宇院落,只剩下后殿的金代遗构孤独地矗立在西上坊村的一片玉米地里,与村民的房舍阡陌相接。殿外墙皮已经不起风吹雨淋,剥落了几层泥砾,内里的砖石毕现。走进殿内,瓦石残片遍地,残存的木柱多有两三厘米宽、长度不等的裂痕。
充满历史感的现场,此时却“热闹”起来:殿顶已被石棉瓦覆盖,四周搭起了防雨棚,有十余名工人搬着石块进进出出。“一个月前,县里让开始修的,这破坏得太严重了,看不清原来的样子,一年也难修好。”一名老工人对记者说。
“我是本地人,这么多年看着这些宝贝自生自灭、无人问津,心痛啊。”长治人原书林是从市区的家里自己开车来加入古建之旅的,他热爱古建并有相当深的研究。“别的地方拿明清的建筑都当宝贝,可我们这里的古建筑多得像星星,就是因为多,连宋代建筑(修缮)都顾不过来。”
唐大华说,据他了解,成汤王庙2007年被列入长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县里暂时还拿不出钱来维修,光搭这个防雨棚就花了十几万元,这虽是第一步,不过再有个风吹雨淋的,也好避一下。”他说,这个防雨棚的搭建,正是微博上众网友的呼吁,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才得以筹集资金修建。
相比自然风化带来的破坏,当下人为的因素更令网友心痛。10日,一行人参观了晋城高平市神农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化寺。清化寺现存大量宋、元、明、清建筑群,前殿为宋金建筑,失修严重;中殿的清代建筑也完全塌毁,而一座通讯信号塔醒目地耸立在寺内。
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护寺
在长治市,一行人共参观了长子县和长治县的6处古建筑。其中,有两处因为政府和民间的大力保护而保存完好,但仍有4处残损严重。
站在清代重建的长治县八义镇北楼底王母楼杂草丛生、仅存正殿的院内,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两位建筑师刘进红、张立安展开讨论,“这个是清代遗构,两边应该还有钟鼓楼,有暮鼓晨钟的味道。今天看了这么多庙,有些实在破损严重的,要重建起来太困难。如果能搭个大的玻璃罩子,当做遗迹保存下来也是条思路。”
“抢救古建筑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能参与其中是我们的幸运。”唐大华说,此次网友都是带着对古建筑的关心来的。“只要从现在认真开始抢救,一点儿也不晚。关注的人越多,问题解决得也就越快。”
听说从外地来了要抢救文物的队伍,当地村民热情地送水、送西瓜,走进殿内给大家义务指点。村民说,现在的正门,原先是个大戏台。“以前逢节唱戏,都是对着殿里的‘娘娘’唱的。”
唐大华憨厚地笑着说,他走过的每个村庄在知道来意后,百姓都热情欢迎。由于大部分古建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所在地村集体,按照文物保护法应由村集体负责日常的养护和修缮,但村里经济薄弱,无力承担费用。因此,村民很希望能有人帮助他们修建。
“晋东南一带民风淳厚,百姓普遍敬重庙宇,也想尽办法保护,虽然历史上饱受破坏,这些殿却都得以一直保留到今天。”原书林说。但他也表示担忧——如果再不修缮,有些古迹难保不会有被划为他用的一天。
位于长子县翠云山南坡的法兴寺则是保存完好的典型。可溯至明代的法兴寺观音堂彩塑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之冠。对法兴寺千年彩塑的保护,凝聚了当地几任政府与百姓多年的集体智慧。
“法兴寺的搬迁整整花了12年,是个大工程。”陪同参观的长子县县委副书记丁向东向记者介绍,由于法兴寺原址地下为煤矿采空区,地面下陷,殿宇倾斜,文物主管部门经实地勘察后认定原址无法修复,政府决定搬迁法兴寺,于1984年至1996年将原砖原瓦迁到现址。
丁向东曾多次深入乡间考察文物,认为法兴寺的一砖一瓦能够保存至今,与百姓的努力分不开。她说,从抗战直到“文革”以来,上党地区彩塑屡遭破坏,长治与晋城一带几乎“十寺九空”,被损坏的古代彩塑不计其数。“老百姓想尽各种办法护寺,或将学校搬进寺内,或将公粮囤入寺内,总之,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
政府的难处
赴长治参观之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就曾与薛蛮子进行沟通,表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让蒙灰多年的文物为更多世人所知,另一方面,他们也怕大家看到现状后,指责政府监管保护不力。薛蛮子也恳挚地表示了此行的目的,“文物保护是全社会的事情。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理解,大家也会多出一分力。”
参观完北楼底王母楼后,长治县文物局领导告诉薛蛮子,“像王母楼这样急需抢救性维修的元代以前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县里有8个,搭个棚子就要15万元,市里没有那么多钱,而国家拨款只管修国家级文物。长治上报140个,囯家只批了几个,各县市的文保工作是既缺钱又少人。”
“大家都来出出主意。”薛蛮子说,“我们此行就是要根据所见提出问题,让全社会来填空。”
长治市古建筑大多分布于大山深处、穷乡僻壤之间,保护和管理的成本很高。丁向东也向记者坦陈了政府在古建保护中遇到的现实困境。“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基数太大,虽然政府一直在做相关工作,但仍然有大量的古建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缮。”她说,文物修缮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级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来编制维修方案。然而,政府经费有限,只能按照轻重缓急逐年安排。此外,国内熟悉地方传统建筑工艺做法的专业队伍短缺、文物利用途径单一和权责不对称等因素,也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
同行的一位长治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也向大家表示,政府重视文物保护,但毕竟财力有限,看到这么多热心人士参加文物保护工作,“我们的古建保护希望越来越大了。”
唐大华6年来矢志不渝地推动古建保护工作,他只希望文物保护最终能够真正形成制度。“我个人认为,最终的目标是国家能把早期‘大木作’的修缮和维护纳入国家预算,以国家之力来保护,并且形成制度。”
据长子县政协委员、法兴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宇飞介绍,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演进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和标本。2008年,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已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此举已惠及山西南部地区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四市。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文物局已支持拨付山西南部工程保护资金1.16亿元,国家和山西两级发改部门为南部工程配套的环境整治资金已到位8238万元。在南部工程已实施的34处项目中,其中19处完成了本体维修。
行程结束了。“爱塔传奇”仍留在山西做下一步的古建探察。而薛蛮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他表示,上党地区文化环境纯粹,希望能够以民间的力量来推动政府对古建的保护性开发。“回京后,我将与携程网合作,看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组织更多的人来山西看古迹。”但他并不希望开发后的古迹沾染商业化元素,“我希望到时候,这里是一个能够对我们的后代进行良性教育、让他们与古代文明近距离接触的一个地方。”
图:长子县崇庆寺正在维修中的殿宇。
原文链接 http://epaper.rmzxb.com.cn/2012/20120612/t20120612_453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