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报呼吁抢救古建长治紧急行动起来

(2012-05-18 16:00:38)
标签:

山西

生活晨报

长治

古建筑

大木殇

文化

分类: 媒体报道

本报呼吁抢救古建长治紧急行动起来

2012年5月16日,屋顶坍塌严重的长子县西上坊成汤庙(金代)正在搭建防雨棚

 

《山东汉子行走山西的发现和呼吁:救救这些坍塌的古建筑》追踪:

本报呼吁抢救古建长治紧急行动起来

 

本文刊登于《生活晨报》2012年5月18日A14版,感谢支持
   

    近日,记者从长治市文物旅游局了解到,针对长治市早期建筑残损的情况,该局已印发《关于加强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以早期木结构建筑为重点开展全面的险情排查,有针对性地采取抢救除险措施。同时,长子县、长治县、壶关县、武乡县等县区也于近期分别召开了全县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对各乡镇和重点文物所在村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


面对海量遗存 努力显得杯水车薪
    历史悠久的上党古城,不仅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我省蕴藏众多珍贵遗存的文物大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记载,长治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居全省第二。
    据了解,长治市为摸清早期(元代以前)古建筑存量,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前,就已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古建筑普查和早期建筑重点调查,调查成果曾被纳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十一五”规划,长子崇庆寺、平顺九天圣母庙、城区城隍庙等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实施项目。
    去年9月,由我省著名作家葛水平同晋东南文物古建爱好者赵宏伟编著的《绽放的华栱》正式出版。该书分为《高挑飞檐的古刹》《扼守陉道的关隘》《浓槐淡柳的民居》《遗存庙会的村庄》等四部分,将长治平顺县的凝重古建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诠释。同时,该市以早期建筑整合为重点,提出的浊漳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建 “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大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此前平顺县夏禹神祠和回龙寺已发布招标公告;沁县洪教院修缮方案已获批准,完善相关审批程序后将开展修缮;长子县小张碧云寺、布村玉皇庙、潞城市郭家庄大禹庙已编制修缮方案……
    长治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闫广表示,长治一直在为拯救当地古建筑努力,近几年文保经费有了大幅增加,也开展了一些古建筑修缮工程,但是与3580处古建筑的庞大存量相比,这些努力仅是杯水车薪,除了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全民共同保护。


闫广:借好古建爱好者推动的“东风”加快抢修步伐
    本报3月29日14版刊发《山东汉子行走山西的发现和呼吁:救救这些坍塌的古建筑》之后,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古建专家柴泽俊分别给唐大华写信(见本报4月19日追踪报道)。日前,本报关于拯救山西古建的报道已引起长治市文物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记者从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4月26日至28日,该局已分三组对各县、市、区古建筑保护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于5月8日至10日对各县、市、区古建筑抢救除险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据了解,平顺县南五马卫公庙、韩坊村尧王庙、潞城市李庄关帝庙、沁县仁胜村祠堂等文物保护单位已于近日开展了修缮工程。
    5月10日,记者跟随唐大华专程来到长治长子县布村玉皇庙、西上坊村成汤庙、韩坊村尧王庙等多处文保单位实地探访。

    1月7日,唐大华访古资料记载,山西长子县西上坊村成汤庙 “后檐大面积坍塌,梁架淋雨已经腐朽严重……”,5月10日记者看到,当地工人正在清理杂草,为修缮工作做准备;山西长子县韩坊尧王庙,县级保护单位,“金代大殿屋顶多处坍塌漏雨”,现在已搭盖起了维修篷布。
    1月10日,唐大华在微博里写道:“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大殿元代,前檐严重下垂,殿顶多处漏雨,西缝大梁根部彻底腐朽,随时会断掉”,近日,工人们正在为开工修缮搭建彩钢板围墙。
    闫广称,古建爱好者的推动对文保工作的开展是一大促进,可以乘借当前这股“东风”进一步加快抢修进程。


唐大华:抢救古建筑不应由山西一肩承担
    记者了解到,5月9日,长子县召开了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会议,针对古建筑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 “脏、乱、差、难、险、困”整治,做出了相应安排。
    5月12日,壶关县召开了元代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工作会议,分别从保护较好、正在修缮、继续维修等三方面进行了排查统计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长治县、武乡县等县区也于近日召开了文物工作会议,针对各县的古建失修情况做出了安排。
    闫广表示,长治市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将重点从“严格加强管护”“积极组织排险”“争取全面修缮”等方面开展,市局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并在市级文物保护经费补助上向抢险工作倾斜。

“看到长治有了一些古建保护进展,我很欣慰,这些工作的开展是在为全民族保存珍贵的历史遗产”,唐大华称,日后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一步将尽早完成古建基金的设立,搭建好爱心输送平台。
    5月7日,唐大华为呼吁拯救山西古建一事第六次来到长治,并沿途前往晋城、晋中、太原等地访古。“此行最令我震撼的是介休龙天寺,不仅后檐已大面积坍塌,更悲惨的是,泥塑的头还被人锯掉了,这些泥塑一旦淋雨即将不保。”
    唐大华感慨,这几趟山西走下来,越来越意识到,拯救濒危古建筑的重任不应该由山西一肩承担,他没有去过的地方还有很多,失修古建不仅存在于山西一个省,从国家到个人都应为此献出一份力量。“我个人的精力和能力实在有限,只能做到问心无愧。”他希望借助本报呼吁:拯救失修古建已迫在眉睫,社会各界都应尽最大努力!
    晨报实习记者刘帅

 

本报呼吁抢救古建长治紧急行动起来

电子报阅读链接 http://olpaper.xplus.com/papers/shcb/201205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