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简阳圣德寺塔塔顶脱落

(2008-05-17 22:41:32)
标签:

绿丝带

汶川

地震

四川

简阳

圣德寺塔

古塔

文化

分类: 其他

四川简阳圣德寺塔塔顶脱落

 

四川简阳圣德寺塔塔顶脱落

汶川地震前的简阳圣德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汶川地震造成简阳圣德寺塔塔顶脱落,吊落的砖块打破塔体并损坏四周的附属物;塔东面第十二、十三级和北面第十三级塔檐坍塌;塔角的十六只风铃掉落五只;垂带式梯踏崩裂;塔内第三层壁面被震裂

 

------------------------------------------------------------

 

唐建圣德寺,宋在寺中建塔。而今寺无存,塔犹在。据《简阳县志.舆地篇.名胜》记载,圣德寺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879),进山门有三重大殿:天王殿、佛殿、千手观音殿,当初并没建塔。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夏天,简州教谕张方率僧人惠祖开始募捐建塔,落成于嘉泰四年甲子(1204年)秋。建成的塔位于圣德寺中轴线上,坐西向东,方形平面,通高37.9米,塔基占地125.5平方米,初名“圣因塔”。明世宗嘉靖戊戌(1538)仲秋,郡人何本贵等捐资倡众维修,至癸卯(1543年)季秋竣工。维修中添置了八只铁风铃,与原有的八只铜铃相间悬挂,并在塔顶加置了重三十余斤的锡塔刹,塔身也涂成了灰白色。“白塔”之名由此得来。

国内仅见的抱厦和舍利塔造型


圣德寺白塔属砖石仿木结构、四周攒尖顶、十三级密檐式佛塔。塔基为方形须弥座式,边长11.2米,高5米,饰有简单朴素的图案。塔身平面呈方形,共十三层,为仿楼阁式造型。塔身内部共四层,第四层楼顶对应塔外第九层,外部檐层与内部楼层不一致,密檐式特征明显。


从建筑艺术上看,圣德寺白塔独具特色。外部建筑特色:它的建筑年代比圣德寺虽然晚了三百年,但其方形平面及其居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布局特点在宋代已较为少见,明显具有唐代遗风;高达五米的塔基,也属国内罕见,显示出唐代以前至宋代塔基由低矮到雄伟的发展演变轨迹;塔身虽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楼阁式;第三级四面精巧秀丽的八座抱厦(抱厦:房屋前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的小屋,是一种附属建筑。目前国内只有两座塔有抱厦,一座是宁夏银川的海宝塔,其抱厦是建在塔下的门廊,相当于入口的门厅。而圣德寺白塔的抱厦造型却是用以代替柱头承托梁枋和塔檐,这在国内是唯一的。)和第七级的两座舍利塔造型,国内仅见。内部结构特点:塔内共四层,塔身剖面为双层结构,里层为塔心室,外层为厚壁,中间夹以回廊,石质楼梯置于回廊中,梯级安排为“壁内折上结构”。各层均有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的壁龛、斗拱、藻井等,叠涩拱顶错落有致。塔内部巧妙而富于变化的建筑结构及细部处理,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

 

四川简阳圣德寺塔塔顶脱落

汶川地震前的简阳圣德寺塔

 

照片及文字引自网络

 

汶川地震中损毁的古塔汇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