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天堂写诗

(2011-04-11 23:22:11)
标签:

怀念

情感

分类: 我平日的杂谈

今晚一帮朋友来村里喝酒聊天,大多是当年在石油系统一起工作的同龄人,有的来自华北,有的来自大港,有的来自中原,有的常年混迹在北京,多为“诗人”,个个神侃不疲。不知怎么突然说起张枣,有人说张枣早就去世了,这话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前年张枣回国还给我打电话,并在798见过一面。说起老友瘦谷之际,有人说瘦谷也去世了,让我一时更加难以接受这一迟来的噩耗。毕竟张枣才大我两岁,瘦谷才大我一岁,怎么都去世了呢!刚在上网搜索,果然有不少人撰文怀念他们。于是我在电脑里翻出当年和张枣的聊天记录以及当时给他拍的一张照片,贴于此,只为怀念兄长!

 

张枣,1962年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文系,在校期间却被划为右派,毕业后“发配”到了甘肃。1961年跑回长沙,结婚后生了张枣。

张枣的名字是他的父亲给取得,他父亲说:“苹果最红的时候就是要烂的开始,枣最红的时候却是最甜的时候,所以我给儿子取名叫张枣。”

 

张枣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能够成为代表,当然和所受的教育不无关系,他早在长沙13中读初中的时候便跳级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四年后毕业在大学教书不到一年,又考入了四川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英美文学专业,1986年赴往德国威茨堡大学比较文学专业攻读文哲博士,后任教于德国图滨根大学文化科学系。张枣现为欧洲和北美,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经常飞往各地讲学。他正式的家虽然设在德国,但在北京的西二环边上最近却建立了一个新家。

 

我问他为什么在北京买房?张枣说:“不管自己是一名诗人还是作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一半时间在国外,一半时间在国内,而且国内最好是在北京。其实我的家人和父母都不在北京,我和北京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自己喜欢北京这座城市,我一直认为北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北京的冬天,加之北京的文化氛围和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朋友,北京更加吸引着我。同时北京也是一个很艰难的城市,比如住房、出行等等,尤其是交通问题,我觉得北京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比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通过很多神经才能运到,很不方便。我有好几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他们每天在路上都要消耗四五个小时,这不仅仅是艰辛,而是在浪费生命。北京尽管如此,但我依然喜欢这个城市,虽然我的家庭和事业都在德国,但我更需要母语文化补充自己。因此,不管是回来教书还是度假,每年我都要在北京住上很长一段时间。”

 

说到对国外的感受时,张枣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很奇怪,西方对人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像中国,人性的平等几乎没有。还有中国人的公众空间感不强,小家观念却很强,比如约会,很少有人约在河边、公园、街道,一般都是请到家里。很多人认为,只有家里才是自己的世界,家外就不知道是谁的世界了,因此造成大家对公共场所的不爱护。比如天安门是谁的?王府井是谁的?恐怕很多人都不觉得是自己的,要不然为什么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杂物呢?不管是天安门还是王府井,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大家虽然都住在北京,心里却没有是自己的这种感觉。这一点欧洲人就不同了,他们都不觉的公园、河边是国家的,所有的人都会认为就是自己的,而且不仅仅有一种拥有感,还有一种责任,于是大家都特别珍惜和爱护自己周围的这些环境。”

 

当我们谈到诗人的出路时,张枣说:“诗人无饭,早已成为定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在国外,小说家还行,诗人绝对不行,除非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然就不会有饭吃。在中国那就更不用说了,靠写诗挣稿费,根本不可能活下去,即使你是一位最牛的诗人,也不会过上优越的生活,如果是纯粹写诗过日子,那一定会是穷困潦倒的一个诗人,这一点恐怕人所共知。不过在国外有所不同的是几乎没有纯粹的诗人,也没有特别穷的诗人,因为他们大多依附在另外一个行业,比如大学或者是一个学术机构。当然在中国你要想凭着写诗进入大学和一些学术机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有特别的关系或者是门道,这就是中国国情。对于我来说,虽然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诗人,但我真正的身份却是一名教授,在欧洲当教授算是中产阶级,年收入4至6万欧元,完全可以保证我的生活,所以说,我并不是靠写诗和参加朗诵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说到遗憾的时候,张枣说:“我的两个儿子一个16岁,一个18岁,他们虽然都会说汉语,但不认识汉字,这一点是我出国留下最遗憾的事情。”

 

这些年张枣的诗集在国外出版有很多大语种的译本,他的很多学术论文也在许多国家的重要期刊发表。最近张枣凭着自己的实力,在德国拿到了《中德词典》这一国家级的重点出版项目,作为主编的张枣,已经组织了12名汉学家正在编辑此书,此书将收入4万余个中德对照的词目,将在北京奥运之前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中国和德国同步公开发行。

 

目前,张枣除了忙于《中德词典》的编辑工作和在多所大学教书之外,还和诗人北岛在德国共同编辑一本纯文学刊物《今天》,这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杂志,已经正式出版60多期,为推动中德文学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4.22于望京

http://s11/middle/4a873e55ta0a6542b843a&690
这是2006年我在黄珂家为张枣拍的照片

关于张枣 http://baike.baidu.com/view/628048.htm

关于瘦谷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36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