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胜招呼我去珞珈山

(2010-03-29 17:17: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平日的杂谈

这是二十多年前在天安门广场认识焦胜时他的形象,后来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而且经常书信往来,探讨摄影。他1990年武大毕业回了无锡发展,我离开天津后去了

廊坊又来到北京工作,那时候大家都还年轻,有时我去无锡找他玩,有时他来北京也

去廊坊找我玩,平常有事没事总是拨通电话开玩笑、问问好,记得他最多的一句话

就是你贵姓?可他从来都不说“我姓焦”这三个字,惹得大家经常在电话里大笑不止。

http://s4/middle/4a873e55t82ee5eb237a3&690

                                       焦胜的新书《二泉映月》和《我的5.12》

 

http://s5/middle/4a873e55t82ed9122e9b4&690

焦胜作为这次聚会的总策划和赞助者之一,真是累的够呛,嗓子都哑了。尽管如此,

我俩还是从昨天晚饭后一直聊到今天凌晨的两三点钟,在他送我出门的时候,我们用

傻瓜相机互相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2010.3.29摄

 

前几天给焦胜打电话说别的事,没想到他突然说:“过两天我们武大摄影班的180名同学在武汉聚会,我请了好几家媒体,你也来玩吧……”兄弟间的一声招呼,哪敢怠慢!第二天我便带着180本《中国摄影家》杂志,按照焦胜提供的航班信息到达武汉大学,参加焦胜组织的聚会。

 

认识焦胜是1989年初夏的天安门广场,当时我们同属一个年级,他在武汉大学读书,我在天津工艺美院读书,由于我们读的都是摄影专业,所以相似的行头促使我们在混乱的人海中相识相知。相识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烙印深刻。

 

2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保持着兄弟般的联系。 1992年焦胜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之后,他突然说,以后不拍照片了,要去赚钱。不久之后,焦胜收起相机,开始了商海生涯,16年过去了,焦胜虽然没怎么拍照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摄影的热爱和关注,更没有远离摄影的弟兄,时常总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喝喝酒、聊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摄影。

 

现在,焦胜不仅拥有四家投资公司,还在好几个大城市的繁华地段拥有大规模的不动产,凭着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学习经验,他对公司的运营游刃有余。

 

参加这次武汉大学88级摄影班的聚会,感受很深,那种感受不是来自他们的恩师易中天两小时的学术报告,也不是聚会的一系列活动,而是一个个同学容颜的变化。当年,个个风华正茂,现在个个头发花白,贾玉川和宋秀龙还戴上了花镜;周展和赵青背也驼了;胡国庆、王黎征、唐龙,也都老了许多。当年风度十足的焦胜,也让我明显感受到“李万鸡”给他带来的疲劳,好在焦胜刚刚作出重返摄影圈的决定,即将启程,继续曾经的旅程。

 

感谢唐龙和柯剑后半夜去天河机场接我,也要感谢王黎征把我们20年前的合影编入了为这次活动出版的纪念册《记忆》当中,还要感谢焦胜送给我两本他的摄影集,一本是《二泉映月》,还有一本是《我的5.12》,不仅让我从“二泉映月”中看到他不减当年的影象理念,也让我从“5.12”当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不惑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