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侯乙墓

(2010-05-06 08:34:08)
标签:

曾侯乙墓

墓坑

编钟

擂鼓墩

中国

旅游

分类: 走遍中国

曾侯乙墓
                                拍摄时间:2009年春 地点:湖北省博物馆 器材:Sony@200+狗头18-70   

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随州不愧为“古乐之乡”。

  一九八一年夏,擂鼓墩二号墓又出土了一套编钟,有钟36件,皆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可与曾侯乙编钟媲美,同属空前罕见之珍品。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发掘初期,考古人员在墓的中室东北角发现一个盗洞,墓内文物却未被盗走。从盗贼留在洞口的物品分析,盗墓时间约在墓主下葬后300年左右的战国至秦汉这段时间。这一盗洞曾给考古人员带来疑惑,是什么原因使盗墓贼未能得逞?20多年来,人们有过种种推测,均因证据不足而未破解。

    1978年曾侯乙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墓坑必须长期保存。当时在对大型墓坑保护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权宜之计只有回水保护,因我国民间早有“干千年,湿万年”之说。20余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坑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长期呈酸性,木椁表层的腐蚀程度已相当严重,这一情况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曾侯乙墓墓坑进行原地脱水保护方案。1997年曾侯乙墓墓坑木椁脱水工程课题组在研究墓区水文地质情况时,发现曾侯乙墓墓区岩石和地下1-9米处都含有水。今年1月,当把墓坑中的水抽尽后,墓坑周围渗进墓坑中的水量每昼夜达两三立方米。

    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说明曾侯乙下葬以后若干年或更长时间,墓坑中开始积水(不排除当时河床较低,地下水较少),当盗墓贼凿开椁木后发现墓坑积水,不敢冒险下去,使墓中文物免遭被盗的厄运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螺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