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县域经济成长的烦恼与思考

(2012-02-02 10:26:15)
标签:

县域经济

杂谈

分类: 社会评论

河北县域经济成长的烦恼与思考

 

贝叶思咨询: 闫成印

最近公司同事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围绕着开发区创新与发展的一个研讨会,会上各地开发区提出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县域经济面临着如何创新与发展的问题,或者说中国县域经济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在2011年国内通胀提高资金成本与国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问题更为明显。其实,遍观国内各地,县域经济并非个案,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为其未来发展和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上,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里仅就部分案例简要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河北省县域经济多需重新审视

以河北省为例来看,河北省共计136个县、市及自治县级区域,在这些县市区中大多都带有县域经济特色。比如,枣强大营、辛集、肃宁、蠡县的皮毛皮草业、任丘的石油、迁安的钢铁、安平的丝网、景县的铁塔、高阳的纺织、怀来与昌黎的葡萄、宁晋的艺术品、肥乡的运输与物流、武邑的保险柜等等。从与相关开发区领导的沟通当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地区的县域经济在当地、全国甚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名气,然而,细数从县域经济中走出来的企业却少有成规模、成气候的。而且考虑到很多县域经济的外向性特征,在全球经济起伏的今天,县域经济很受伤,但正是由于不成规模,整体实力不强,抗击危机的能力便相对较弱,波动与起伏都比较大,部分县域经济急需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产业,从而真正壮大和发展起来。

以大营皮毛来简析县域经济的局限性

县域经济的自然分布性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其局限性,限制了其创新和发展能力。以河北枣强县大营镇的皮毛产业来看,大营皮毛目前是枣强县经济乃至于河北的重要特色产业,已经位列于河北省10大特色支柱产业。而大营皮毛最早的历史据说要追溯到商朝的宰相比干,据说比干在赴任之前就曾经在大营做过皮匠,应该算是裘皮业的鼻祖了。说到县域经济分布的自然性,其特征表现就是:以大营工业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镇、乡、村的产业分布特征,尽管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企业,但是由于相关市场的传播所及、技术所及、亲威朋友间传播效果所致,这种以核心工业区为点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皮毛产业发展,就是其天然的分布特征。这种天然的分布性最大的优势是难于模仿和自然扩张。从皮毛的养殖、收购、初级加工与皮毛制品的制作到销售所形成的产业链是自然形成、自然扩散的,尽管多年来有不少的外来资本、产业与人员的进入,其自然分布特征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县域经济自然性最大的问题是其局限性。同样以大营镇的皮毛产业来看,尽管营皮早已经走出枣强、走出河北并走向了世界,但是整体来看,其局限性仍然明显,这种局限性往往也是全国其他县域经济的共性问题。表现在企业性质与企业规模方面,尽管也存在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往往规模上不容易做得更大,小型企业居多成为县域经济的最大特点,小而散的局面限制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其创新与发展。

导致县域经济局限性的原因有哪些呢?有人说县域经济很难做大,因为其小民思想与天生缺乏竞争力,也有人分析认为,县域经济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撑,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机制,总之,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就像这样一个谚语,总能为失败找到一千一万个理由。其实,我们放眼国内及全球市场,就会发现,有包括浙江义乌在内的很多县域经济已经做大、做强起来,成功的背后其实也同样有成百上千的理由。

小富则安的小民思想作崇。县域经济当中的小企业在市场好的时候赚钱容易,在发展思路方面不够开拓,表现为“小富则安”,而当市场环境不好时也不易于抱团取暖,整合难度很大,规模小导致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相对较低。这些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并不少见,而克服这种现象,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措施与政策。

县域经济出路,壮大原有产业极,培育新增长极,产业转移梯度开发、综合经济开发体,形成产业集群,持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外部吸引与内部培养来形成人才集中,形成园区化吸引资本与人才(创业园培训园安居园)。

做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

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之上,要进行广度与深度挖掘,看到产业背后的市场,使产业龙头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就此贝叶思咨询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县域经济应该完善如下图1所示的产业集群与环境。比如,枣强大营的营皮是全国甚至是全球有名的,但其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仅以皮毛加工为中心,规模优势也集中在皮毛加工方面,广度挖掘方面需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比如利用地处平原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养殖业,真正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前提就是能够在周边形成系列原料动物养殖业,而通过科学引导,合理规划的养殖业既能提供足够的皮毛供应,又可能形成附带的副食加工产业,而对于营皮取得产业集群优势前者极为重要,同时从县域经济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就地消化的养殖业可以对口进行,对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同样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可以看到除去营皮凝聚的加工企业集群外,贸易集群也处于一定程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本地渠道的疏导与全国及全球渠道的规划,同样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而深度挖掘需要在皮毛加工业方面要深度,向着技术与研发、设计要效益,要形成系列化产品,覆盖从品牌到代工,从低端、中端到高端,从普及技术型向科技型转化的层次错落有致的产业布局,营销层面可以帮助打造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围绕相关技术与知识的培训形成相应的培训业,有效地支撑产业的长远发展;打造相应的咨询服务业可以为本地产业发展形成有效地策略支撑;而围绕生活服务方面的设施则既是吸引投资的重要保障也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条件;在此思路基础之上,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在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上,通过股权合作、引入风险资本等措施为产业资本化发展提供协助,有助于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具备更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