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尔手机去留之痛

(2011-09-27 09:15:37)
标签:

改二代

创新

物联手机

杂谈

分类: 通信与电信
      时下人们关于手机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百度?易手机即将发布、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小米手机在798发布、阿里巴巴重金打造“云手机”等,而又有多少人会去谈论那些曾经表面风光无限的“陪读机”呢?海尔手机就是其中的典型,一直徘徊不前,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去留”的抉择!
      海尔手机自出现之日起,就在处处创造着“意外”。首先,2003年全球手机产业进入一个快速的调整期,海尔拓展白色家电产业链,进军手机业,成为第一个“意外”;其次,按照正常思维,海尔集团在进军手机业后,凭借自己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资金实力完全有理由成为国内手机行业龙头,但海尔手机至今仍然扮演“陪读”的角色,以前是给国产手机陪读,现在是给国外手机陪读,这又是一种“意外”;另外,海尔手机经历了8年的市场考验且凭借国家家电下乡政策,手机市场份额有所扩大,海尔手机下乡产品市场份额为30.8%,仅次于诺基亚,居国产手机品牌第一位。今年1季度,销售手机下乡产品13万台,同比增长50%以上,实现销售额7800万元,同比增长80%左右,海尔手机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细分市场的老大,又是一种“意外”。正是这些处处意外,让海尔手机处于“拥有小成就、难成大格局” 的进退两难尴尬窘境。
      海尔手机目前这种徘徊不前的尴尬囧境,究其原因,贝叶思认为既有外部客观因素,又有海尔自身主观原因。在客观因素上面,国产手机在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以及客户感受度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厂商抗衡,尤其是苹果的iPhone系列对手机业是一场全新革命,而国内厂商大都是“改二代”,只是在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方面加以改头换面,国内本土手机行业缺乏真正的创新力,海尔手机更是如此。在主观原因方面,海尔对手机市场的盲目乐观,且高估海尔手机的科研创新能力。归根到底可以说,海尔除了品牌优势以为外,几乎没有任何手机竞争的其他优势。
      海尔手机的去留,路在何方?
      海尔手机的留——贝叶思认为,海尔手机要想在手机行业正面市场上异军突起,分享手机市场一杯羹,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完善自身,重新组建强大手机研发团队,在标杆选择上,国际以黑莓为代表,国内以华为为代表,注重产品创新及产品质量,与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逐渐向高端产品转型。
二、发挥海尔传统3C强项,将3G手机融合海尔较强的3C之中,以达到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完美融合,聚力打造“物联手机”概念品牌,加强产品的包装及宣传,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
      海尔手机的去——贝叶思认为,摩托罗拉出售移动业务、惠普出售手机及平板电脑业务,国外两大国际巨头的魄力,是一心求大的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尤其是对日益陷入混乱战局的海尔来说,更是如此。海尔集团应当学习两大巨头的行为,主抓核心业,分拆其他业务,对海尔手机进行重新定位与战略布局,在适当时机,可以对海尔手机进行剥离、分拆等,以求海尔手机取得更好的归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