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贝叶思咨询
贝叶思咨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40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叶思咨询:《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与业务发展研究深度

(2010-09-17 09:20:18)
标签:

贝叶思

中国移动互联网

商业模式

互联网产业

移动互联网

杂谈

分类: IT

    贝叶思咨询作为专注于TMT行业研究咨询的机构之一,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帮助行业从业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士深入了解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情况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该报告建立在第一手详实、权威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与业务发展多年的观察和调研,辅以我们专业客观的分析、深刻独到的见解为行业内人士提供理性、建设性的决策依据。

    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的实质 –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因为它代表着5大趋势的融合(3G 社交 视频 网络电话 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77亿,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82%,占总人口20.1%,用户已经远远突破创新扩散理论的10%临界点,其增长趋势将不可逆转,商业价值将不断提升。本报告旨在探索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产业格局、发展逻辑、用户特质和成功商业模式,并揭示未来几年出现的投资机会。

    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IT产业结构,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互联网基于功能网站的条块分割,转变为面向用户的平台融合。苹果公司目前在移动创新和影响力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应用产业生态系统的深度、用户体验和定价将决定谁是长期赢家。而且,移动运营商的强势平台地位使其能够分享长尾效应的收益,对CP/SP的分成比例各国不同(日本90%/中国15-85%/欧美50%),高比例分成有助于内容创新、降低资费和拓展用户。

    目前,改变游戏规则的通信/商务平台(社交 移动平台)正飞速涌现,海量数据增长推动运营商/设备走向转型,新兴市场存在众多很有吸引力的机会,此外,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和全球的桌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化路线图。

    近2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层,3G的部署为移动宽带通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带宽使诸多业务的应用成为可能;在应用层,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商务应用、休闲娱乐、生活资讯三大类二十余小类数千种细分业务;在用户层,增值业务的需求已经凸显,传统话音业务和基础数据业务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多的商务、娱乐及日常需求;在终端层,支持多种业务的手机终端、上网本、电脑等层出不穷。

    伴随着网络、应用、终端、用户的逐步完善,移动互联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包括终端厂商、系统厂商、传统媒体、IT厂商、运营商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领域,抢占未来信息市场的制高点。随着3G的持续推进,中国电信业开始了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电信业正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这表明,曾经较为单一的电信产业链,通过交错式的融合正变得更为多变和复杂,而争夺这个生态系统的整合者地位将成为未来运营商、内容提供者、设备商、互联网引擎以及娱乐产业的战略重点。

    而在中国市场,理解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是成功的前提。中国社会以个人为中心外推的“差序格局”使得中国SNS必须依附于实体社会关系网,94.7%的网络好友来自与此,而西方这个比例不到50%。因此,西方的SNS网络可以通过“连接”拓展扩得很大,而中国SNS须用“用户数”弥补“连接数”的不足。构筑价值链时免费不是万能的商业模式,差别服务比收费与否更重要。

第一章 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概述
  1.1 移动互联网产业综述
    1.1.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1.1.2 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
    1.1.3 移动互联网产业分类
    1.1.4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1.2 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2.1 产业规模分析
    1.2.2 产业结构分析
  1.3 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特征
  1.4 主要国家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1.4.1 美国
    1.4.2 欧洲
    1.4.3 韩国
    1.4.4 日本

第二章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概述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1.1 宏观环境分析
    2.1.2 产业规模分析
    2.1.3 产业结构
    2.1.4 产业盈利水平
    2.1.5 行业焦点事件案例解读
  2.2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基本特征
  2.3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
    2.3.1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促进因素
    2.3.2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2010-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与趋势分析
  3.1 影响因素分析
    3.1.1 有利因素分析
    3.1.2 不利因素分析
  3.2 2010-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分析
    3.2.1 移动互联网内容化趋势
    3.2.2 移动互联网Widget化趋势
    3.2.3 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化趋势
    3.2.4 移动互联网平台化趋势
    3.2.5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趋势
    3.2.6 移动互联网统一产品体验和产品耦合趋势
  3.3 2010-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预测
  3.4 2010-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预测
    3.4.1 用户规模及结构
    3.4.2 收入规模及结构
    3.4.3 服务内容及结构

第四章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
  4.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
    4.1.1 产业链结构
    4.1.2 产业链特征
  4.2 各产业链分析
    4.2.1 运营商分析
    4.2.2 服务提供商分析
    4.2.3 内容提供商分析
    4.2.4 终端提供商分析
  4.3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进趋势
    4.3.1 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4.3.2 产业链演进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研究
  5.1 移动互联网产业投资机会
    5.1.1 中国移动互联网处于发展初期
    5.1.2 移动互联网市场空间无限
    5.1.3 产业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5.1.4 CP/SP商业模式创新思路
  5.2 移动互联网发展特征分析
    5.2.1 移动互联网行业特征
    5.2.2 移动互联网市场特征
  5.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5.3.1 移动互联网竞争焦点
    5.3.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角色的盈利模式分析
  5.4 国外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典型案例研究
    5.4.1 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研究
          ——案例 1:NTT Do Como
          ——案例 2:SK Telecom
          ——案例 3:AT&T Wireless
    5.4.2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5.4.3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分析
    5.4.4海外经验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
    5.4.5其他海外企业移动互联网案例分析
          ——案例 1:iPhone
         ——案例 2:微软MSN
         ——案例 3:You Tube
  5.5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支撑的互联网应用
    5.5.1 3G技术升级
    5.5.2 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产业结构
  5.6 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型案例分析
    5.6.1 A8电媒音乐
    5.6.2 空中网
    5.6.3 广电集团
    5.6.4 淘宝网
    5.6.5 百度
    5.6.6 分众传媒
  5.7 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5.7.1 基础设施、平台和服务将依次演绎
    5.7.2 成功的共生型平台模式
    5.7.3 理解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是成功的前提

第6章 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发展前瞻研究
  6.1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构成
  6.2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发展现状
    6.2.1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九大平台竞争激烈
    6.2.2移动数据库软件市场四分天下
    6.2.3移动安全软件市场传统厂商“华丽转身”
    6.2.4移动中间件市场传统四强优势明显
  6.3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发展机遇
    6.3.1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6.3.2移动数据库软件,技术创新仍将持续
    6.3.3移动安全软件面临重大市场机遇
    6.3.4移动中间件受益于行业整体发展,突破技术瓶颈仍是关键所在
  6.4 移动互联网平台级软件发展趋势
    6.4.1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源与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6.4.2 移动数据库软件市场将更加成熟
    6.4.3 移动安全软件市场前景广阔
    6.4.4 移动中间件市场将从移动互联网产业整体发展中获益

第七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市场发展研究
  7.1移动互联终端产品发展现状
    7.1.1 产品形态演进
    7.1.2 主要功能变化
    7.1.3服务模式变革
  7.2 重点产品分析
    7.2.1 上网本
    7.2.2 MID
    7.2.3 XPAD
    7.2.4 智能手机
    7.2.5 电子书
  7.3 终端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7.3.1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产品的更加成熟
    7.3.2终端设备功能大融合,形态多样化
    7.3.3 3G无线网络将引导产品发展趋势
    7.3.4 CP与SP强力助推终端产业发展

第八章 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应用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8.1 移动搜索
    8.1.1 发展现状
    8.1.2 盈利状况
    8.1.3 商业模式分析
    8.1.4 主力企业评价
  8.2 手机游戏
    8.2.1 发展现状
    8.2.2 盈利状况
    8.2.3 商业模式分析
    8.2.4 主力企业评价
  8.3 手机阅读
    8.3.1 发展现状
    8.3.2 盈利状况
    8.3.3 商业模式分析
    8.3.4 主力企业评价
  8.4 移动SNS
    8.4.1 发展现状
    8.4.2 盈利状况
    8.4.3 商业模式分析
    8.4.4 主力企业评价
  8.5 移动IM
    8.5.1 发展现状
    8.5.2 盈利状况
    8.5.3 商业模式分析
    8.5.4 主力企业评价
  8.6 手机音乐
    8.6.1 发展现状
    8.6.2 盈利状况
    8.6.3 商业模式分析
    8.6.4 主力企业评价
  8.7 移动支付
    8.7.1 发展现状
    8.7.2 盈利状况
    8.7.3 商业模式分析
    8.7.4 主力企业评价
  8.8 移动视频
    8.8.1 发展现状
    8.8.2 盈利状况
    8.8.3 商业模式分析
    8.8.4 主力企业评价
  8.9 手机地图
    8.9.1 发展现状
    8.9.2 盈利状况
    8.9.3 商业模式分析
    8.9.4 主力企业评价
  8.10 手机安全
    8.10.1 发展现状
    8.10.2 盈利状况
    8.10.3 商业模式分析
    8.10.4 主力企业评价
  8.11 手机股票
    8.11.1 发展现状
    8.11.2 盈利状况
    8.11.3 商业模式分析
    8.11.4 主力企业评价

第九章 标杆企业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
  8.1 Nokia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1.1 Nokia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1.2 商业模式
    8.1.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1.4 盈利模式
    8.1.5 合作模式
  8.2 腾讯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2.1 腾讯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2.2 商业模式
    8.2.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2.4 盈利模式
    8.2.5 合作模式
  8.3 苹果的iPhone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3.1 iPhone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3.2 商业模式
    8.3.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3.4 盈利模式
    8.3.5 合作模式
  8.4 GOOGLE的Android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4.1 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4.2 商业模式
    8.4.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4.4 盈利模式
    8.4.5 合作模式
  8.5 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5.1 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5.2 商业模式
    8.5.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5.4 盈利模式
    8.5.5 合作模式
  8.6 联想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
    8.6.1 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8.6.2 商业模式
    8.6.3 产品开发运营模式
    8.6.4 盈利模式
    8.6.5 合作模式

第九章 移动互联网用户研究
  9.1 用户的生理特征分析
    9.1.1 年龄分布
    9.1.2 月收入分布
    9.1.3 学历层次分布
    9.1.4 地域特征
    9.1.5 性别特征
  9.2 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9.3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9.4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体验需求

第十章 贝叶思策略建议
  10.1 对运营商的建议
  10.2 对投资机构的建议
  10.3 对终端厂商的建议
  10.4 对内容提供商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