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增多,发展移动通信,无论发展移动终端、还是发展移动应用,或是其他方面,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变得更加重要。该如何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发展移动通信呢?
贝叶思咨询分析认为:我国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必须考虑到多种市场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我国交通文化。中国的交通文化包括步行文化、自行车文化、公车地铁文化、私家车文化、火车文化、航空文化。其中,公车地铁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此类用户占有很大比例。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公车地铁文化与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场景。
一、我国公车地铁文化与其发展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交通拥挤。相比私家车,公车和地铁节约能源,也省路,还省消费者的钱,又无丢车烦恼。可谓利国利民,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植,财政对公交补助,使票价非常便宜,尤其北京公交才4毛,地铁才2块。加上国人大数还是考虑性价比,公车地铁乘客非常多,而且还有增长之势。以北京地铁为例,截止5月4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8条线路2010年已累计运送乘客突破5亿人次,达5.04亿人次,超过1993年全年的客运量,也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4.4%。上海的地铁里有人描述“悬浮着的姑娘。”可见高峰时段车内的拥挤。
中国的这种国情,决定了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出行时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很大的公交地铁乘客所处的场景。如果是在美国,美国人口总数本来就不多,私家车普及率又很高,出行选择公交地铁的人占得比例并不大,则考虑公交地铁的文化场景意义就不大了。
二、我国公车地铁文化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影响
1.
我国公车地铁文化情景对乘客的移动应用与移动终端的影响
公车地铁文化令乘客使用移动应用种类更多,使用机会更多但每次使用时间不长:
与骑车和开车相比,在公车和地铁里,乘客不需要像那样看路况,能腾出双眼双手。所以乘客想利用在路上的时间碎片,可以使用各种视觉类移动应用而不仅限于听音乐,比如发短信,聊QQ、MSN,还可以看视频打游戏,也可以移动办公。当然往往只有坐着的乘客有如此丰富的选择,站着的乘客往往要一只手扶着抓杆,而当车内太拥挤时根本就腾不出手也没空间去看手机屏幕,只能把手机放兜里听音乐,移动音乐又用武之地了。
与坐火车和飞机相比,虽然乘火车和飞机时乘客也能腾出双眼来享受视觉类的移动应用,但每个人都不可能经常坐飞机和火车,却有可能天天乘公交地铁上班。所以没有公车地铁文化,恐怕视觉类的移动应用要失去很多使用机会,仅剩下约会等人之前可以享受视觉类移动应用打发时间了。另外,由于每次乘公车和地铁的时间相对火车飞机较短,很少超过两个小时,对此类用户不宜发展太耗时的移动应用,比如很长的电影和通关时间过长的游戏。
公车地铁文化对移动终端的要求:便携性、防盗性
公车地铁里并不像约会的餐厅等地有可以放移动终端的桌子,使用移动终端全凭手持,因此,对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有一定要求,为手机、轻便上网本、平板电脑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另外,由于公车上有扒手,移动终端(不仅限于手机)做一些防盗功能也会满足消费者需求。
2.
我国公车地铁文化对无线通信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影响
由于车里是扒手、色狼等常出没的地方,尤其是拥挤时,扒手色狼更容易下手,人们有时还因为拥挤容易吵架打架。监控探头与录像也有了用武之地。不同于大街上的监控探头,由于公车地铁是移动的,信号传到监控室需要采用无线监控探头,既不不可能拖着导线满处跑,也不可能采用热点覆盖面积太小的Wifi。必须采用3G、4G无线监控探头。
基于这种公共安全需要。贝叶思咨询分析认为,运营商可以与当地公安机关合作,在车内从多个角度部署监控无线探头,以威慑预防犯罪,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我国公车地铁文化对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影响
我国公车地铁文化对网络覆盖提出的要求:Wifi只能覆盖某个楼层方圆几十平方米,只能在静止的状态下上网。公车和地铁的两站地之间有几百米至上千米。只有3G、4G才能真正实现广域的覆盖。所以3G未必和Wifi没法比,在满足公车地铁乘客需求上,3G和4G比Wifi还是有优势的,何况国人乘公交地铁出行占了很大比例。
我国公车地铁文化对带宽提出的要求:在公车里,人们能腾出双眼双手,因此对移动应用有丰富的选择,包括那些占据大带宽的视频类应用和下载类应用等;而且公车上人员密度也较大。一旦很多人同时使用大带宽的移动应用,将出现网络拥堵。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运营商需考虑此问题。
总之,由于乘公交地铁出行的人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公交地铁的各种场景频繁发生。我们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就要结合我国的公车地铁文化,充分考虑其对方方面面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