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中国3G终于驶上了快车道,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三大运营商的上千亿的投资规模,一时成为设备商、SP、甚至广告商的救命稻草。
同运营商巨大的广告宣传和消费者的迟钝反映来看,3G用户数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运营商的估计。市场分析人士只能摆出诸如网络不完善、终端太少,费用太高等理由,但是贝叶思认为,阻碍3G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的手机应用已经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在新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之前,3G很难再像2G时代那样飞速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手机照相功能可以说已经成为所有手机的标配了,但是真正每月使用一次以上的消费者却不多,大部分人只用了自己手机5%的功能,传统语音收入还是占运营商收入的90%以上。
技术能不能推动甚至创造市场,答案是能。苹果的乔布斯说,他设计产品从来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如果你问一个在汽车发明之前的消费者他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那个人肯定会说,我需要一辆更好的马车。苹果在IT产业界是个另类,它推出了IPOD、IPHONE这样划时代的产品,确实用技术驱动了市场,创造了新的需求。但技术驱动的市场,总有一个极限,WINTEL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多年来,微软不断提高软件的复杂度和功能,同时对处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NTEL就不断推出性能更好的处理器。双方互相配合,不断激发消费者购买99%功能都用不上的微软软件产品和性能更高的个人电脑。当微软推出他的VISTA,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时,WINTEL联盟赖以成功的经验失灵了,消费者这次投了反对票,应者寥寥。INTEL也史无前例地放慢了开发速度更快处理器的步伐,而去迎合上网本,这种他本来不屑一顾的市场,推出能耗更低,对处理速度要求并不高的产品,这次市场战胜了技术。
是技术驱动市场还是市场驱动技术,要放在具体的背景下去看。现在3G还没有热,4G的概念已经开始炒作了,在我们的运营商眼也不眨的投下巨资的时候,不知道是否研究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移动通信服务?我们的技术和功能,是不是已经大大超越了绝大部分通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几千亿的投资,投入产出比例到底有多大,什么时候能收回?
迷信技术的人一定要记住,技术可以驱动市场,但是不能永远驱动市场,当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越了消费者的需求极限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将只有失败。政治经济学老师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唠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和市场的关系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我们的行业决策者,真应该好好悟一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