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天卫
赵天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74
  • 关注人气:15,5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送终

(2016-12-21 20:19:12)
标签:

父母

养老送终

健康

赵天卫

分类: 人生感悟

养老送终

养老送终

   20161121日享年95岁的父亲,安详的离开了我们。父亲一生身体都很好,从没去过医院,晚年有些糖尿病,但并不重;4-5年前发现膀胱有个菜花样的肿物,我们高度怀疑膀胱癌,因没有做手术,也没有最后确诊。平时会经常有无痛性血尿,爸爸不愿去医院,我们就开些小中药调理,尿就很清亮,这种老人带瘤生存,也没有什么太多不适。直到今年下半年,爸爸下肢水肿加重,经常感觉憋气,买了家用制氧机情况有所缓解。一直到10月份,爸爸仍每天一篇大字,悬肘悬腕,手不抖,字不忘。每天下楼遛一圈。

  十一以后,随着水肿加重,逐渐蔓延至大腿、小腹、双手。爸爸经常食欲不振,两腿无力,稍一活动就上不来气,心情焦躁,夜里不能很好休息,白天则萎靡不振。我们给了利尿剂并补钾。持续到10月底,没有明显改善,我们和他商量住院治疗。

  入院时,医生建议直接住抢救室,我们认为爸爸身体状况还没到那么严重,况且抢救室几乎不能探视,我们直接明确签了不进抢救室,不做一切有创抢救。在住院期间,为记出入量,爸爸被插上了尿管,因为常憋气而戴上吸氧管。一天24小时医生护士轮流查房,心电监护每半小时测一次血压,吸氧设备时常报警;邻床病人一会吸痰,一会拍背,一会撒尿,一会喝水。爸爸在这个环境中如同炼狱一般,爸爸说“求求你们,让我回家吧!我宁可死在家里。”我们遵从了爸爸的意愿,住院3天就接爸爸回家了。在家里为了照顾方便买了多功能家庭护理床,又请了护工专门照顾爸爸。在家里爸爸精神较为安定,水肿逐渐消退,脑子十分清醒。

虽然如此,父亲毕竟年纪大了,各器官走向衰竭,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到1121日,2016年第一场雪来临了,爸爸专门让我们用轮椅推着他,到外面看看雪景,回来后在家里安静的离开了我们。

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养老送终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怎么让一个老人在最后的时候少些痛苦,多些亲情,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呢?这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每个为人子女应该考虑的问题,这包括对父母,对我们自己。

我记得我认识的一个很有风度90多岁的老教授,家属送到医院住在抢救室,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和各种监护设备,抢救室里终日灯火通明,全身一丝不挂盖着被单,亲人只有每天探视时间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全副武装的看上几分钟。由于我是医生,当我看望老人时,老人两眼浑浊,无声的流下泪水,显得十分无助,十分痛苦,令人酸楚。随后没有多长时间,老人在没有亲人,没有亲情的情况下,经历了心脏电击除颤,痛苦的,孤苦伶仃的离开了人世。

一个人活在世上,渴望亲情,渴望温暖,渴望爱情。人越老越怀念旧情,越接近死亡越渴望生存,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做子女的能不能多从老人的愿望出发,顺从老人的意愿,少让老人受罪。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陪老人,多开导老人,正确对待死亡,让老人心情舒畅,即使有病痛,也要尽量愉快,体会人间的亲情与爱。我们的医院对临终的老人或病人应该多些人情味,能不能放宽探视制度?能不能减少些无谓的抢救?

我的姥姥非常明智的告诉我们:活着不孝死了瞎胡闹,要厚养薄葬。人生有生苦、病苦、死苦,这些痛苦别人替代不了,要勇敢的面对。在老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子女最应该陪伴的时候,不要以工作忙、家务事多、子女还小等为理由拒绝陪伴,将心比心,让老人能轻松、安详的离开人世,也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平时不陪伴老人,在最后时刻要求医生进行痛苦的无谓的抢救,是对老人的大不敬。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决策都是正确的,适时住院,请专科医生诊治;不进抢救室,不做有创抢救;适时出院回家休养;不断给妈妈做思想工作,让妈妈有思想准备。因此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现在让老人不惧怕死亡恐怕还是奢望,让老人在头脑清楚时留下死亡预嘱是非常必要的。除了遗产,更重要的是最后是否抢救,是否大脑死亡仍维持心跳等等。这样能让老人安静的、放心的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也已步入老年,这些话也是对我们自己说的。

             养老送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