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送终

标签:
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赵天卫 |
分类: 人生感悟 |
养老送终
虽然如此,父亲毕竟年纪大了,各器官走向衰竭,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到11月21日,2016年第一场雪来临了,爸爸专门让我们用轮椅推着他,到外面看看雪景,回来后在家里安静的离开了我们。
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养老送终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怎么让一个老人在最后的时候少些痛苦,多些亲情,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呢?这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每个为人子女应该考虑的问题,这包括对父母,对我们自己。
我记得我认识的一个很有风度90多岁的老教授,家属送到医院住在抢救室,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和各种监护设备,抢救室里终日灯火通明,全身一丝不挂盖着被单,亲人只有每天探视时间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全副武装的看上几分钟。由于我是医生,当我看望老人时,老人两眼浑浊,无声的流下泪水,显得十分无助,十分痛苦,令人酸楚。随后没有多长时间,老人在没有亲人,没有亲情的情况下,经历了心脏电击除颤,痛苦的,孤苦伶仃的离开了人世。
一个人活在世上,渴望亲情,渴望温暖,渴望爱情。人越老越怀念旧情,越接近死亡越渴望生存,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做子女的能不能多从老人的愿望出发,顺从老人的意愿,少让老人受罪。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陪老人,多开导老人,正确对待死亡,让老人心情舒畅,即使有病痛,也要尽量愉快,体会人间的亲情与爱。我们的医院对临终的老人或病人应该多些人情味,能不能放宽探视制度?能不能减少些无谓的抢救?
我的姥姥非常明智的告诉我们:活着不孝死了瞎胡闹,要厚养薄葬。人生有生苦、病苦、死苦,这些痛苦别人替代不了,要勇敢的面对。在老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子女最应该陪伴的时候,不要以工作忙、家务事多、子女还小等为理由拒绝陪伴,将心比心,让老人能轻松、安详的离开人世,也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平时不陪伴老人,在最后时刻要求医生进行痛苦的无谓的抢救,是对老人的大不敬。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决策都是正确的,适时住院,请专科医生诊治;不进抢救室,不做有创抢救;适时出院回家休养;不断给妈妈做思想工作,让妈妈有思想准备。因此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现在让老人不惧怕死亡恐怕还是奢望,让老人在头脑清楚时留下死亡预嘱是非常必要的。除了遗产,更重要的是最后是否抢救,是否大脑死亡仍维持心跳等等。这样能让老人安静的、放心的到另一个世界。
我们也已步入老年,这些话也是对我们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