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

在网上浏览,见到复旦大学讲师于娟的一段话感触颇深。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坚持每天两次更新博客,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坦白说后悔自己曾经这样—“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相信于娟的生活方式是现在大多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其实现代的青年走上社会,承担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责任,现在浮躁的社会,生活的压力: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工作的压力:升职、人际关系、绩效考核等等,使人们生活没有规律,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我们现在的医疗制度,是得了病才想着去医院,到医院繁琐的检查,长长的缴费等待,昂贵的医疗费用,使许多人经常忍着病痛,错过诊疗的最佳时机。而每年一次的体检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也只能说明目前没有查出疾病。人体从健康走向疾病不是简单的变化,从功能改变到形态学改变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我们每人每天会产生100-200个癌细胞,40岁以上每人每天会产生产生3000-4000个癌细胞。而100万个癌细胞有针尖大小,1cm大小的癌肿至少有10亿个癌细胞。而1个肿瘤细胞长到1mm肿瘤需要5-15年,1mm大小的肿瘤长到1cm肿瘤需要1年时间,而1cm肿瘤长到3cm肿瘤只需要3-6个月,这是我们目前的医疗设备才能够检查出来。
那我们只有等死吗?不是,充足的休息、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使身体24小时产生大于1亿个免疫抗体对抗癌细胞,使我们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而不得癌症。目前B超只能看到大于0.2cm的包块,现实的医疗设备不可能早期发现肿瘤。当B超、CT、核磁发现肿瘤时,疾病已经到了晚期。同样心梗、脑梗都是疾病漫长发展的结局。
我一直认为健康管理的程序是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重视自身健康,理解健康是1,其他都是0的道理。通过能够发现疾病隐藏潜在各种信息的先进设备,进行健康评估,通过全身全面的评估发现肿瘤、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潜信息,通过膳食管理、生活方式改善、中医中药调理与养生,最后达到促进健康,远离疾病的目的。
最近我深入的接触了我国预测医学的倡导者---刘忠奇教授,他所发明的TTM给我们健康管理、慢性病调养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TTM能够提供人体这一全过程动态变化的数据与图像,使医生和被检者都清楚地看到被检者目前处在变化中的位置和程度,而这一切正是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这时针对性地干预将完全可能改变病变趋势的轨迹而走向健康。
医学呼唤早期诊断,医学呼唤功能性诊断技术。TTM开创了功能性诊断技术的先河,突破了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以组织形态为主的局限,从人的整体,从细胞热源的变化,评估人体器官功能状态,评估人体的疾病和健康状态。这项发明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将疾病的诊断提前若干年。人类能够上九天揽月,能够下九洋捉鳖,相信对于人类的健康,我们同样有办法实现祖宗留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模式: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