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改医患矛盾医疗秩序救死扶伤赵天卫育儿 |
商业模式使医疗行业畸形发展
一、20年前医院走上了市场经济,政府部门切断了医院的皇粮,要求医院自负盈亏,以商业模式经营医院,各科室自行创收,挣工资、发奖金;护士变成合同工,由医院支出工资,科室支出奖金;医生看病人像工人一样计件提成。
1、科室要创收,就出现过度医疗。有些疾病可以不手术的给以手术;不该住院的收住院;不该输液的给输液。如心脏搭桥、放支架;牙科拔牙镶牙植牙;骨科关节置换等等。
2、为科室创收、个人提成,开大药方成风,重复检查,小病大治。
3、由于创收,因此开进口药、开贵重药。多年来利润低、效果好的药品,退出药品目录,无厂家生产,无医生使用。
4、妇产科让世人震惊的高剖宫产率就有创收的因素在内。
二、以药养医,药品加成,使药品价格急剧攀升。
1、药品是由医生专门使用,用于治疗疾病,不需要做广告,近年明星代言广告,代言费几百万,使得药品价格飙升。据媒体披露:演员孙某某广告代言费400万/2年、张某某广告代言费300万/2年、徐某广告代言费70万/2年、陈某某广告代言费280万/2年、林某某广告代言费150万/2年、张某广告代言费50万/2年等等,这只是冰山一角,广告加重了看病贵的灾难,增加了医改的难度。
2、 药品回扣成了医疗行业的潜规则。药厂赞助各种医疗会议;医药代表给医院主管人员、药房主任、医生回扣都加在药价里。
3、审批新药,做临床试验,药厂需要花许多钱才能摆平各级药监部门,所有都是金钱铺路。这从药监部门的人员不断被抓就能说明问题。所有的费用同样加在药价里。
三、医务界人才培养,只重学历、重学位,不重视医德培养。
1、医学院校没有做到宽进严出,近年来七、八年制教学、硕博连读毕业生,他们年近30岁才来到临床,自认为有高学历高学位,藐视临床医疗的实践和锻炼。部分医生会读书、英语好、会写论文、会做课题,唯独不会和病人沟通,缺少爱心,更多的是不钻研不重视非手术治疗方法,只重视手术、重视收入、重视晋升。
2、医院晋升只重视论文是否在国家一级杂志发表,重视英语成绩,撰写的论文又往往掺杂虚假及不切实际的成分。临床技术如何,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医德如何没有考核。使许多忙于临床的优秀医生不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3、医学是实践的科学,临床医生是经验的积累。对于医学生,并不是高分考上医科大学毕业就能成为医生,医生护士都需要高度的责任心、高涨的工作热情、极大地爱心,具备良好的医德和钻研技术的能力,这才是好医生,好护士。对那些缺少医德,而两眼只朝钱看,缺少同情心,又不钻研技术,不思进取的医护人员,应该坚决淘汰。医院领导应有权利开除不合格的医护人员。
四、基层医院设备简陋、人员匮乏。
1、近来报道基层医院放置X光机、牙椅、钼靶却没人会使用,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2、基层医务人员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同时又存在创收,所以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一些小病耽误成大病,一些简单的疾病治成疑难病。
3、由于基层医疗条件所限,加之人们经济条件好转,健康观念的转变,各地都往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给医托、倒票贩子以可乘之机。
1、卫生部门不要成为老爷卫生部,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少设门槛,少摆官架子,切实为基层医务人员解决问题。那种在医院多设保安,设武警的做法,只能把医务人员进一步推到广大百姓的对立面。
2、所有医疗设备不要贪大求洋,不要重复检查,要合理制定医疗价格体系,要重视人工的付出,重视医务人员的价值,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使医护人员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改变沿用几十年的大红本价格体系,提高人工费用,降低检查化验和药品加成。实事求是发给医务人员劳动报酬,废除自负盈亏的医院经营模式。
3、应该坚决取缔医药广告。正是因为有广告,造成夸大疗效,忽悠百姓,使药价虚高,更不能让医保的钱、救命的钱都跑进少数明星广告代言人的腰包。
4、应该大力发扬祖国医学的作用,推广针灸、推拿、中草药的治疗,尤其在农村基层更应该以中医的治疗手段为主。培训农村基层医生诊断疾病、识别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误治。将中医辨证施治、天人合一、整体医疗的思维模式灌输给所有医务人员,在解决病痛的同时解决思想的压力和心理问题。
5、要将公立医院办成公益事业,解决社会就医问题,将特需服务留给民营医院,鼓励扶持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划归医疗机构间的绿色通道和支援对象;重视医务人员医德的培养、教育和考核,以改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