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修行”的理解

(2011-10-21 08:40:41)
标签:

修行

善良

人格

健康

赵天卫

育儿

分类: 人生感悟

           对“修行”的理解

   那天和学佛的朋友一起聊天,有些感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修行:人来到世间不容易,一定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所以修行就是学习做人的过程。修行的大忌是“我执”,自以为是,缺乏谦虚的态度,缺乏博大的胸怀,是无法修行到做人的真谛。

   作为孕妇在孕期280天每天都在学习做一个母亲,也是一种修行。母亲是世上最可亲可爱的人,历尽千辛万苦养育我们,容忍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宽容我们曾经的错误。因此要想为人母,就要学习做人的一切优秀的品格,才能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想做一个好母亲,就要学会做人。不断的积累自己善良的品质,要学会孝顺,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凡事不能钻牛角尖,凡事不能只考虑自我,要多为别人着想。

 

2、博爱:佛教最普通的一句话就是“普度众生”,意思是拯救受苦受难的众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有一颗善良的、感恩的心,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来爱戴。作为人,只有心怀感恩,才能产生爱心,才会帮助他人。同时,要能帮助他人,必须要具备一颗博爱的心。博爱是不分富贵贫穷的,不分高低贵贱的,不分亲疏远近的。因此要有博大的胸襟,要努力克服自己自私的天性。要爱护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

    要想帮助别人,自己还得要有能力才行。能力的体现首先是自己要具有一定的本领,若只是空谈无一技之长,是无法帮助别人的。我们每个人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就是在帮助别人。其帮助人的能力除了善良和智慧以外,还得体现在财富、经济方面,若自己还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你拥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心,但你怎么帮助别人,怎么救济别人?

    因此,要普度众生,一定要在有博爱之心的同时,还得要修好具备帮助人的能力。

 

3、修行不能远离尘世: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实践,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是纸上谈兵。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要学习和人打交道,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现代的社会,离开社交、离开亲人、离开朋友,这种自我完善是自私的表现,是对社会却懦的表现,也是不可能真正修行好的。在社会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离开了农民没有粮食,离开了工人没有水电,离开了社会寸步难行。所有的理论束之高阁都是没有用处的。大家都要以极大的热情,极大地宽容,极大地感恩之心去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

 

    我想不止学佛的人,任何人都要修行自己的善良,学习做人,之后才能做好工作,我们的社会才能发达。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要用自己善良的心,善良的行动感化周围的人,感化父母亲朋,教化自己的子女,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多些人性,减少些冷漠,才能安定团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