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陈元平
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最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我”,班主任就容易发现他们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那么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班集体中设置心理教育课程
1、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故事、讨论、录象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各类健康心理知识教育。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有关心理知识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使学生心理品质得以锻炼,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预防和矫正个别学生身上心理健康问题。
2、在班级中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创建优秀班集体,优化心理环境,发挥良好班集体教育作用,陶冶学生心理。
二、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学生的内心世界显然不能直接看到,但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劳动和各种活动中可以观察学生实际表现,透过学生的外表,看到他们的内心活动,及时抓住一些迹象、征兆,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加以指导和教育。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利用外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启发自觉地判断和思考,协助领悟和理解,达到了解自我和客观世界的目的。
三、班主任应遵循实施心理教育的原则
1、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尊重和理解学生,不能滥用批评,特别是对破损家庭的学生应多一份理解和爱心,多进行沟通,主动接近他们,深入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以真诚关心和爱护他们。
2、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求同存异,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共同讨论得失利弊,让学生权衡选择,允许存在分歧。
3、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教育和德、智、体、美结合起来共同参与,要将心理健康渗透到教育之中,要把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使心理教育能更为有效和持久地开展。 (作者单位:宿城区项里实验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