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结
(2013-12-12 09:56:31)“叮铃铃,叮铃铃”,桌上的电话铃响,正忙着收拾书包的陈冬冬拿起电话接听,到国外之后,她习惯性地用英文接电话“hello”,这时,只听到电话里传来一声,“老师,你好。I am outside of your house ”。随后,陈冬冬一边说着“ok, just wait for a moment”,一边拿起书包、水杯就快跑出门了。走出门外的时候,还向正在做饭的队友们抛来一句“我先去上课了,回来再吃晚饭了,留一点就行啦。”
这是一个周四的下午,刚从学校下班回家的陈冬冬,就要马不停蹄地准备晚上六点成人班的汉语课了。她戏称,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打仗”一样。不过,学生们都热情地自愿到她的驻地来接送她上下课,也就免去了很多的麻烦。
毛里求斯汉语教学师资匮乏,但全国的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却很高涨。毛里求斯的小学已经开设了中文课,与印度语、阿拉伯语等七门语言列为东方语言课程,小学生入学便要选修其中一门。
而当你穿过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的现代建筑物群后,走在唐人街青色石块铺成的人行道上,看着街道两旁暗淡陈旧的低矮房屋以及商户们挂在门梁上的中文招牌时,“华联行”“永泰庄”...会有走在了民国时期的大上海的感觉。
1654年,第一批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人乘坐荷兰船来到毛里求斯,此后的300多年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来到毛里求斯经商、定居。目前,毛里求斯共有2万名华裔居民,占国民总数的2%。
走在唐人街,看着路上许多熟悉的中国面孔,穿行在中文字招牌的商户之间,购买着made in china的各种商品,会不由得问自己,这哪里是在距离中国有7500公里的非洲岛国。但当你和你一样的中国面孔对话时,你会发现,他们大都只能用英语或法语沟通。离开中国多年的毛里求斯华人,目前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说流利的中文,大部分华人已经完全融进当地社会。但近年来,当地的华人社会越来越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毛里求斯的华人社团纷纷组织汉语课堂,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邀请志愿者在汉语课堂任教了。目前,第四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毛里求斯服务队应邀共开设六个成人汉语班,学生人数共计150余人。
六点准时开讲,周四的课堂共有52名学生,华人居多,年龄各异,均为汉语初学者。他们从声韵母“b p m f
历史不会重演,但却惊人的相似。战乱让数以万计的华人到毛里求斯寻找生存之地,而今,越来越多毛里求斯华人饱含着对故土的眷恋,期盼那解不开也抹不去的中国情结能让他们与中国连结的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