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最牛"志愿者坚守北川170天被指想出名?

(2008-11-04 08:45:45)
标签:

杂谈

    靠着嘴对着吸管从摩托车里“榨”出来的4升汽油,他从武都火速奔回绵阳,拿着棉被、矿泉水、方便面一路驱车直奔北川;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从废墟里先后救出5名生还者;当距离“5·12”已经过去170天时,他仍然作为一名志愿者奋战在北川县陈家坝乡。当他被任命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绵阳分队的领队时,有人戏言他“升官了”,有人揣测他“想出名”。面对种种声音,昨(29)日,张华强平心静气给出了让自己一路陪伴北川的理由,“我不图什么,我就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北川人,我要看到自己的家园重建的那一天。”

   他艰难劝说 提到离开 老乡就不乐意

  “这该死的鬼天气!衣服又湿了!”早上7点,帐篷外一阵咒骂将张华强惊醒。张华强腾地从床上一跃而起,掀开帐篷门帘,外面站着一名村民在抱怨天气。村民的到来,意味着张华强这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了。进入深秋,陈家坝近几日的气温只有10℃左右,空气里的湿度、雾气使住在帐篷里的群众衣服时常被打湿,这也是陈家坝群众集中安置办公室目前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老乡,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快要进入冬季了,我们正想办法把一部分住帐篷的群众转移到样板房里过冬。陈家坝安置点的板房难以安置所有群众,我们考虑转移一部分群众到安县、江油,那里有一些空置的板房,我们也联系好了,可以派车把你们送过去……”张华强的话还没有说完,老乡们便不乐意了,“太远了,不去。我还有牲畜和庄稼要照应,我走了,没人打理。”尽管张华强一遍遍强调转移只是暂时的,但村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走,谈话一度陷入沉默。

  他毛焦火辣 群众发泄 还得乖乖接招

  对于这位老乡的抱怨,张华强能够理解。“灾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要一件件去做。碰到事情暂时没有解决好,群众不理解、骂上门来的事情偶有发生,尽量说明情况就行了。群众心理也很脆弱,他们需要发泄,需要表达不满,我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事,同时安抚群众的情绪。”

  掐指一算,从“5·12”大地震发生至今,张华强一直呆在灾区,北川县城、擂鼓镇、陈家坝,连续170个日夜奔波在各个灾区。张华强现在有点心急,“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群众的过冬问题,要想办法保证所有群众住进板房。”“我们动员房屋安全的村民回到家中,并帮助村民修补有破损的住房。”但924日的一场大雨,使刚修好的道路又遭遇泥石流,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让村民回到原住所。了解到安县和绵阳还有空余板房,安置点工作人员想到转移一部分住帐篷的群众。”每天,志愿者张华强的工作便是从一户村民家里走到另一户,反复动员村民,但收效甚微。

  他心有所图 当志愿者 就是来付出的

  512日,张华强驾车一路从绵阳冲到北川;514日,和救援队伍一起在废墟里战斗两天一夜,救出5名生还者,他跪在指挥部精疲力竭地说,“我走了北川县城5个地方,起码有40个人可以救出来,快去救他们”……

  北川群众重建家园了,张华强担任志愿者的脚步仍未停止,他先后在数个灾区指挥部、群众集中安置点义务工作。“帮着接应急电话,分发救灾物资,挨村挨户查看灾情,只要能做的,我就去做。”1025日,台湾的慈善基金会在陈家坝组织了为期一星期的医疗点,免费为当地群众看病治病。许多群众还不知道这一消息。周末也不愿闲下来的张华强,一个村挨着一个村地通知当地村民,组织车辆送群众到医疗点看病。当停下来休息的那一刻,张华强才觉得自己两腿发软,让他如此奋战的理由是“当志愿者,就知道自己是来付出的”。 早报记者郑其(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