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浩——从志愿者到中国最年轻的校长

(2008-11-04 08:38:32)
标签:

杂谈

    李浩,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一名普通的学生,在2008年的暑假,却拥有了许多不平凡的头衔,铭震学校的创办者,全国最年轻的校长……这些简短的词句背后,包含这一件件的感人故事。

  20085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整个四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也将所有的中华儿女带入了沉重的悲痛之中。而对于李浩来说,这是一场从未想过的噩梦。因为他的家乡,正是距北川县城仅20公里的永安镇。满目疮痍的家乡让李浩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但同时也坚定了李浩的决心:在这个暑假,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永远铭记这个暑假。

  许是机缘巧合,在回程的列车上,李浩竟与武汉理工大学派往汉源的四名志愿者坐到了一起。在与其交谈过程中,李浩发觉,做一名灾区志愿者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回到家里后,李浩参加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伍,在实践过程中,面目全非的家乡给了李浩很大的触动。而由于李浩询问的绵阳共青团,及几个灾民安置点指挥部,都暂时不需志愿者,自己开办辅导班的想法浮现在了李浩的脑海。这个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于是李浩决定说干就干。首先,他便把学校取名为铭震,他想让更多的人记住地震,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甚至是苦痛与灾难,这样,我们便可以更加珍惜今后的生活,更加努力的去重建自己的家园。

做全中国最年轻的校长

  想法是有了,但要想把这个想法真正的实践出来却是个巨大的挑战。震后的四川到处是废墟,只矗立着几堵墙,屋顶也没了,唯一剩下的是政府在灾后发的两顶帐篷。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挪用了家里的桌子、茶几,又连续几天东奔走的从村里人家借来了桌子和黑板。平桥村村委会也捐了两张木桌作为两个班级的公共课桌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和李浩的同学前来做了铭震的老师。学校有了,教师有了,学生呢?船到桥头自然直,在717日晚,校长李浩和他的教师班子开始在两个村寻找愿意来铭震上课的孩子。家长们一听这个计划,纷纷表示支持与感激。村里的孩子踊跃报名,学生在开学的第二天就从24人增加到了60多人。许多外地投亲的孩子也报名参加了这个辅导班。就这样,在李浩家的帐篷和一间正房做的教室里,铭震学校正式开学了。

  李浩坦言,自己之前没有做过家教,对于这全新的一切,他和几个老师商量着给孩子们分了年级,并分别制作了课表,每天上午8点半上学,1050放学,下午3点上学5点放学。安排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手工、毛笔、手工、画图、朗诵和下棋,还特意安排了自习时间供孩子们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虽然狭窄闷热,但是课程多样,老师们注重心理辅导,总会在门前的草坪上教孩子们唱歌、玩游戏,充满欢声笑语。我们想给他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快乐,借此希望他们能够忘掉地震所带来的阴影。李浩说道。

  随着学校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所有大学生开办的志愿辅导班,也有部分媒体对其进行了报导,而李浩也被一名记者称为全中国最年轻的校长。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给学校送来了铅笔、牛奶等等物品。同时,当清华大学生艺术团来此慰问演出时,铭震学校的老师与孩子们也在八一建军节时,为官兵们送去了祝福。铭震的老师们是军民联谊晚会的主持人,而铭震的学生们则表演了歌曲《五星红旗》、手语《感恩的心》、诗歌朗诵《我站在祖国的面前》等5个节目,为驻川官兵送去了四川人民的祝福。在驻扎在本村的第二炮兵连要撤走时,已经小有名气铭震孩子们被擂鼓镇邀请去欢送解放军,可爱的孩子们认真的为他们带上红花,稚嫩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

  短短的二十几天很快结束,毕业的那天晚上,孩子们戴上藤条野草编成的花环,演出了自己静心排练的毕业晚会。这台小小的晚会却吸引了很多村民的观看,孩子们摇着志愿者送来的小小国旗和奥运会旗,唱起了《北京欢迎你》,也唱出了灾区人民的奥运情结。
这是在铭震的最后一天,或许明天以后,这个帐篷里的小小学校就要就此沉寂下去,但这段日子,将是所有与铭震有关的人们心里永远的想念。

  后记:当谈到铭震的未来时,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也许在不久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子,就像你我一样,思考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着如何做好社团工作,如何处理好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但现在,有关铭震的一切,占用了他梦想的那么多块地方,所以,就让我们期待这位来自四川擂鼓的男生,期待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来源:理工青年(www.wutyouth.net)(本文略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