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来自西藏青海的北京残奥会志愿者(二)
(2008-09-19 10:51:31)
标签:
杂谈 |
青藏高原的另一端,青海的志愿者也来到北京,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出力。
所有来自青海的志愿者都从不接电话,手机一震动,不管是谁,他们都会把电话掐断。20分钟后回电,没说几句又把电话掐了。
服务时间,只要在场馆内,志愿者一律不准接电话。这是北京理工大学盲人门球比赛馆与其他竞赛场馆最大的区别。不仅对志愿者,对观众也是一样。比赛中场休息时,观众如果出门了,就必须在比赛开始前赶回来,否则就得等到下一节比赛结束后才能入场。
青海志愿者就是在这种“严格要求”的环境下工作,就连他们的队长、团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韩萍也经常无法找到自己的队员,因为电话“不好使”。
观众服务志愿者付丹丹的工作地点有些特殊,在观众席和运动员席之间。有时观众会越界到运动员席就座,有时运动员或者教练也会随着场内赛事情况的变动挪窝到观众席上。
除了引导大家合理就座外,付丹丹最常干的事就是举起一块正面写着“静”字,反面写着“Quiet
这种活儿,干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但志愿者却要始终保持微笑,神经还要高度紧张。“听比赛的进程一定要非常认真,如果不仔细,听错了,运动比赛如火如荼的时候,你突然示意观众鼓掌,那就完了。”付丹丹说,她越来越能体会盲人运动员的感受了,“就算不运动,光靠听,也太费体力了,每时每刻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她说,回到西宁后,自己看到路上有盲人,一定会主动帮忙,节假日如果有时间,她还要去团委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尤其要帮助残疾人,“只有全社会都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方便起来、充实起来。”
“我们的志愿者现在每天从早忙到晚,都很辛苦。但他们在服务中培养起了对残疾人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在问我团省委有没有扶残助残的志愿服务项目,他们想报名参加。”韩萍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