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帐篷里的希望
植树的儿童
志愿者冯艾
同甘共苦
在我们的身边,时刻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计报酬,帮弱扶贫;他们热情奔放,奉献互助;他们胸怀四野,爱及八荒……他们是—青年志愿者。
在青年志愿者的眼里,天空永远是晴朗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与爱心的群体。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在其中只看到最纯粹的道理,而没有骗人的东西”。
中国需要青年志愿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从来不缺乏频发的灾荒、社会的动荡。即使在当世,社会也时刻伴随着转型的剧痛。贫富分化的加剧,“三农”问题的突出,需要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与市场服务,帮扶在经济浪潮中搁浅的弱势群体;道德规范的弱化,伦理信仰的错位,需要志愿者普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重塑“仁”、 “兼爱”、“积善”、“慈悲”、为人民服务,色与民族特色的道德和谐风尚。
高兴的是,志愿者的名字日益深入人心。你看到下面这组照片了吗?那是一座座在贫瘠中等待的山村,那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眸,那是一点点跳跃希望的烛光,那是一道道用身体铸造的堤坝……
志愿者冯艾曾分别在本科毕业参加研究生执教团,硕士期间提出保留学籍的申请,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博士期间第三次向学校提出保留学籍的申请,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并主动提出延长服务期;北京志愿者罗丹只身来到湖北黄石抗洪前线,在大堤上坚守了7天7夜……
我们感慨于弱势群体的无助,感动于志愿者的高尚。有人说,做志愿者是为自己捞资本。我们不否认确实有这么很小的一拨人,但不承认他们是纯粹的志愿者。志愿者的心窗绝非只为自己而开,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势力渺小;志愿者的心里是容纳着着高朗的天空、雄奇的山川、浩瀚的大漠,装载着热情豪爽、勇敢质朴的人民,挂念着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因为,志愿者的奉献即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