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青年志愿者每周一星——冯艾(一)

(2006-11-17 12:37:21)
分类: 志愿者每周一星

冯艾(点击此处进入冯艾图片),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在读,五年内先后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

一个柔弱的女大学生,远离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三度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大型项目,这是怎样的经历!

2000年8月,冯艾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扶贫接力计划,来到宁夏西吉县支教。西吉是全国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春季沙尘满天,夏季酷日当头,秋季狂风乱作,冬季天寒地冻,尤其是严重干旱导致生活用水匮乏,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冯艾所在学校条件非常简陋: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土坯房,却是两名支教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一张从教室般来的课桌,一个烟道煤炉,两张铺板搭成的床,少许厨具、杂物,加上一盏昏黄的灯,构成了她全部的家当。冯艾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很快就掌握了在当地生活的基本技能,没有水就像老乡一样走几里山路去挑,没有暖气就向当地人学烧炕,要生火做饭就跟老大妈学架煤炉、手工制面等。课余时间,她多次深入老乡家中,了解风俗礼仪,掌握方言土语,为进行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冯艾第一次手执教鞭走上讲台时,才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图书室里只有几册破旧被淘汰的教学参考书,英语课没有录音机和磁带,地理课缺少地球仪和挂图,理化课没有实验器具,体育课只能全班40多个人抢一个篮球,而在期中考试时两三个人得蹲在地上昼夜不停印考卷。因为这种情况,很多教学计划都不能有效开展,冯艾急得茶不思饭不想,整天同支教队员商量办法,通过发信件、打电话、自编简报向母校、向社会各界求援。在她们的多方争取下,一批批援助的教学物资运到学校,有效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学校还受赠了20多台崭新的电脑和无线上网设备,使贫困的学校一下子成了全县第一个“上网学校”。

由于经济不发达,收入过低以及一些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家长不愿送娃娃上学,很多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困境。冯艾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娃娃们受教育的环境就要从改变当地人的思想入手,从2000年10月下旬,她开始了全面家访,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四个乡十几个村的近40户人家和村里的小学以及教学点。她挨家挨户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向他们讲解“21世纪——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帮助他们认识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努力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给朴实的村民。艰苦的磨练使冯艾更加成熟和坚定,2001年3月,她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被任命为白崖中学团委副书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