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4a862d38gd109a13b6b3f&690
这 不 是 偶
然
——天台司机陈琳“19秒壮举”背后的故事
文/默冰子 许荟莹
19秒,仅仅19秒,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避免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发生,保全了25名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19秒,仅仅19秒,他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惊人的毅力,用壮举诠释了责任,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美司机”。
在继“交通英模”吴斌、“方向盘上的活雷锋”舒幼民后,浙江大地上又涌出一位“爱岗敬业模范驾驶员”——天台公路运输有限公司陈琳。
今年52岁的陈琳,行车27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行车责任事故,先后5次被评为台州市先进驾驶员、3次被评为单位先进驾驶员,年年获评安全驾驶员。迄今已累计安全行车260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行驶65圈。
轮毂飞进车厢,虽然是个偶然事件,但陈琳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忍住疼痛,沉稳应对,规范操作,最终保证全车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结果却是必然的。
沉着冷静 争分夺秒
11月26日下午,陈琳自杭州九堡客运中心发车返回天台。
19时20分左右(车载视频时间未调节正确,显示18点40分),当陈琳驾驶浙JG1536大客车行驶至G15W常台高速公路(上三线)东关出口以东100米附近快速车道时。这时,右前方一辆白色轿车压在了掉在路面上一块重达9.78公斤的制动轮毂。
在强大的外力作用后,轮毂迅速弹起飞向后方。伴随着一声巨响,击穿了后方陈琳驾驶的大客车右挡风玻璃,重重地砸在了安全舱门后方的挡板上,并迅速反弹到驾驶员位置上,刮伤了陈琳的右胸和右手,并重重地落在他的脚边。
顿时,挡风玻璃碎片随倒灌而入的冷风四处飞溅……
面对飞来横祸,陈琳忍住剧痛,十分冷静地紧握方向盘,迅速换挡减速,打开右转向灯,并转头查看右反光镜,确认后方无车后,向右变更车道,将车驶进硬路肩内,并打开了双跳灯。
在短短的19秒内,时速95公里的客车转入了安全地带,如果没有陈琳的沉着处理,一场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将不可避免。
随后,他仅揉了一下伤口,立即站起身来,叮嘱受惊的乘客不要乱跑,然后下车拿出三角牌放在了车辆后方,并疏导所有的乘客(车辆时载旅客23名,乘务员1名,司机1名)转移至高速护栏外。
回放记忆 有惊无险
在车载视频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当时车停稳后,陈琳就感觉到疼痛,不停地揉着右胸口和右手。所幸只是刮伤,没有大碍。
高速交警张警官介绍,轮毂跟14英寸的电脑显示屏差不多大小,重9.8公斤,比起吴斌事件的致命金属片重了两倍多。“幸好轮毂撞在右侧,如果往左偏移多一点,直接击中驾驶员的话,受伤程度可能比吴斌还要严重,连采取措施的机会都没有,那样车上乘客的安全就很难保证了。”
据汽修厂工作人员估计,该轮毂应该来自货车。
今年57岁的庞学龙是天台县平桥镇大路庞村人,因为跟杭州的一家企业有生意上的往来,一年至少要跑20趟杭州。他是陈琳的“铁杆粉丝”,坐了陈琳25年的车。在他的记忆里,不管什么时候见到陈琳,他总是一张笑脸,讲话很和气。包括其他陌生的乘客,也都是很热情。
“这次还好坐的是陈琳的车,如果是个新手,不晓得会发生什么意外,要不是陈琳技术好,我们说不定也见不到面了。”庞学龙回忆起来有点后怕。
那天,庞学龙由杭州返回天台,客车出站后,天色就暗了。当时他坐的是第一排,不认识邻座的乘客,便闭目休息。突然,他听到“叭”一声巨响,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只觉得脸上、额头好像被人扔了一把砂粒,顿生痛感。紧接着,一股冷风夺窗而入。
“我本能地站了起来,由于车厢内的灯关着,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凭直觉好像是出事故了。”庞学龙继续回忆,显得有些惊悸,声音也有点颤抖。
事故发生后,客车缓缓停下,车厢内有些混乱。这时庞学龙听到陈琳在喊:“大家在位置上坐好,不要慌!”
听到陈琳的声音,庞学龙的心放下来了。紧接着,车厢灯打开了,庞学龙看到了许多玻璃颗粒,低头看到挡杆附近多了一个金属物。
在经过一系列安全处置后,客车晚点一个多小时进入天台客运中心。庞学龙要返回平桥镇,陈琳另外换了一辆客车,把庞学龙送到了平桥车站。
不计得失
急人所急
徐定强觉得很幸运。
11月26日那天,原本是天台运输公司徐定强负责当天的末班运输任务,但他家中临时有事,陈琳就放弃休息,替他顶班。
第二天早晨,陈琳按时到岗,遇到徐定强时,只微笑着说:“老徐,我昨晚替你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了。”
老徐一笑了之,当时还以为陈琳在开玩笑。直到11月27日下午看到视频里铁片砸进车厢的惊险一幕,他才不由地惊出一身冷汗。徐定强遇人就说:“还好是陈琳,要真换成是我,我还真没把握能像他那样沉着应对,一系列应急处置动作那么标准,简直就是活的教科书。”
陈琳所在的班组共有两辆车,7名工作人员。每当接到紧急加班任务,陈琳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在徐定强眼里,陈琳是整个团队的粘合剂——团队的融洽离不开陈琳的无私付出。他说:“在陈琳的带动下,班组里没有一人喊苦喊累,也没人计较谁多干吃亏了,或者谁多拿占了便宜。”
每当接到紧急加班任务,陈琳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担;其他驾驶员家里有事,陈琳自愿放弃休息替他顶班。在他的带动下,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大家都说陈琳这么辛苦都不抱怨,还处处替同事着想,实在是不好意思再相互埋怨了。
单说11月26日晚那场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后,第二天早晨,陈琳仍和往常一样按时到岗,正常出车,一直持续了2天。
当记者问他当时是什么动力催生他作出“壮举”的,他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才憋出一句话:“不好意思,我感觉就很平常。”
要说陈琳的铁杆同事,那非范文水莫属了。陈琳开车,范文水搞调度,从1989年开始两人就成了搭档。
范文水说,他还是陈琳的徒弟呢。以前跟他学车时,陈琳就要求他一定要将车开稳。尤其是拐弯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开好,乘客就容易晕车。踩刹车不要急,让乘客坐车有舒适感。
遇到晕车的乘客,陈琳还要给前面的乘客做点思想工作,换个位置。最有趣的是,他们经常在发动机盖子上,放满杯水,一趟下来,看水会不会溢出来。
上世纪90年代初,交通、通讯工具都不发达。一天晚上,有一辆班车在嵊州抛锚。范文水骑着自行车找到陈琳家,已是晚上10多点。陈琳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走。等陈琳开着机动车赶到现场时,已经是凌晨近2时。
行车途中,难免要遇到危险,范文水说起一件事。那是1994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雾露天。为了输送50多名农民工,陈琳和范文水接了一个加班去宁波的单子。回来的路上,雾越来越浓,50米外看不见影子。一路上,两个人就不时地一个下车打手电看路牌,一个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开着,同时还得当心遇上坏人。结果路上又开错了路线,一路折腾到凌晨5点才安全返还。陈琳说,眼睛都不敢眨啊,那个紧张。
乘务员姚松阳是和陈琳搭班的。有一次,离发车时间还有30分钟,陈琳正准备将车开往待发区。就在这时,本来还好好的车子突然点不起火,姚松阳急了。陈琳打开车后厢盖仔细检查,又到前面打开保险盒盖进行调试。前后不到5分钟,问题就解决了。
姚松阳忍不住好奇,向陈琳探问奥秘。陈琳说:“每次客车做保养或有故障维修时,我都会在修理车间一道查看故障的诊断过程,观摩修理工的维修工序。时间长了,就熟悉了自己车子的性能。这车就像是我的朋友,有没有问题基本清楚。这次也不是大问题,就是电路机的电器插座松了。”
说到这里,姚松阳又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他们开车从杭州回台,快到德胜出口时,忽然有个老奶奶撕心裂肺地喊到:“啊呀,救命哪!”
陈琳赶忙将车停到硬路肩上,转过来一看,原来是老奶奶带的一位十几岁的小男孩发癫痫了,口吐白沫,脸无血色。老奶奶吓得不知所措。
这时候去医院肯定来不及,陈琳来不及思考,叫老奶奶报出小孩父亲的电话,然后在电话里讨教抢救办法。
一番急救后,小男孩终于化险为夷,一车人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墨守成规
安全第一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在客运企业干了大半辈子,陈琳最喜爱的就是手中的方向盘了。不管哪辆车交到他手中,总会被他打理得清爽、舒适。
1979年,18岁的陈琳高中毕业后,来到部队当了一名汽车兵。1983年转业后,他先是帮人开大货车。1985年10月,他增考了大客驾照。自此,天台县平桥镇至杭州的客运班线就有了他忙碌的身影。
每次出车前,他至少提前半小时到位,检查机油、敲敲轮胎……一定要做好例检工作才启动。每次车辆到站,他总要先打扫车辆,哪怕饿着肚子,也要先把车子“伺候”好了才离去。遇到什么问题,就将修理意见反馈给修理班,还在一边“指指点点”。他说:“我在部队开车时,就是这样做的,这点老作风改不了。”
陈琳手里有一些“安全卡片”,那是他多次当上市级先进驾驶员后,交警部门奖给他的。“安全卡片”有时候是可以替代小违章处罚的。但陈琳一直就放在家里,很少用过。他说:“千万不能因为有点特殊了,就给自己违章找借口。”
乘客不系安全带,是客运企业很头痛的问题。然而,陈琳车上的乘客系安全带的比例却相对较高。
陈琳用的究竟是什么法子呢?原来陈琳发现乘客不愿主动使用,一个是缺乏宣传,一个是不会正确使用,还有一个是担心安全带不干净。因此他得到启发,对每条安全带进行了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在每次发车前,陈琳就和姚松阳一起将车内的安全带仔细擦洗一遍,然后整齐地叠放在座椅旁边。
看到安全带收拾得整齐干净了,车载视频里也在滚动播放着安全宣传视频,他车上的乘客就主动系上安全带了。
公司对节油推出奖励政策,陈琳是有名的“节油大王”,问其秘诀,他笑道,平稳开车,不急刹车不急起步,高速上保持匀速,不超过100码。
心系民生 再现“雷锋”
多年来,陈琳为旅客做的好人好事举不胜举,是天台公司的“活雷锋”。
在车站的最近一笔记录上,登记着9月30日,他在车上捡到乘客遗失的小包一个,内有现金532元、手机和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陈琳用捡到的手机里存储的信息联系上失主后,把小包交给了服务人员,第二天失主领回失物,想要当面向陈琳道谢,却被陈琳婉言谢绝。
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陈琳都通过调度室将乘客遗失的手机、钱包找到失主。有一次为了乘客的一份病历卡和X片,在车上来来回回带了好几次。
行驶在天台与杭州的这些年里,每每遇见无钱买票回家的老乡,陈琳总是垫付车费。他认为人总有困难的时候,能帮忙就帮一把。
以前未通高速前,堵车是常有的事。每每这时,陈琳都会将车上备带的面包、矿泉水、零食分给车上的老人小孩。有一次在嵊州清风桥路段,遇到了大堵车,陈琳将食品分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只剩下一瓶水了,他也一声不吭,就用水“咕噜咕噜”地撑饱了肚皮。
陈琳的家在平镇,离天台县城15公里,很多年前他就是当地出了名的大好人。镇上经常有人托陈琳到杭州代购小城镇里买不到的一些药品。虽然到杭州后休息的时间有限,但他仍会拿着处方去药店买药。
他说:“将心比心。你对人家好,人家也会坐你的车。那样企业的效益也会上去了。”
采访中,记者在还了解到,陈琳还是村支书。从1992年开始至今,他已连续七届担任天台县平桥镇道者庵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只要没有出车任务,他都住在村里,忙这忙那。
2008年,村两委将实施和谐生态村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为能成功立项,陈琳多次到镇里讨项目,曾有一段时间天天坐在农业副镇长办公室,讲规划,表决心,终于拿到了当年平桥镇和谐生态村建设的一个名额。项目立项后,建设资金难题首当其冲。陈琳二话没说,带头与村委会主任林季标、副主任陈齐培3人每人捐资1万元,作为和谐生态村建设的启动资金。
和谐生态村建设要修建一条环村路,必须拆除陈琳姨丈家的猪舍。陈琳姨丈以没处关猪仔为由,不同意拆。陈琳多次上门做工作,姨丈就是不答应。于是,陈琳把自家的猪舍整理出来,将姨丈家的猪仔赶进自家猪舍,他姨丈终于被感动了。在和谐生态村道路工程验收时,有些路段的路面有点不平整,包工头跟陈琳认识,希望他能卖个面子,但陈琳一口回绝。他还要求包工头对不平整的路段重新翻修,直到合格为止。
在陈琳的带领下,村里实现了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去年该村还成功创建了市级和谐生态村。
十八大后,陈琳更忙了,他说,要将十八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用十八大精神指导推动村委工作。作为村支书,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安分守己,扎实做好党纪工作,自己千万不能出问题。
12月2日,陈琳还利用换班休息时间,来到天台团县委,将各级政府、部门奖励给他的2.7万元现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他说:“我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现在家里条件好了,生活负担也不重,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那淳朴的言行,再次让大家感动不已。
风雨同舟
孝敬和睦
陈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女儿陈君霞,28岁,儿子陈伟达,24岁。家里的房子是1986年建的,虽然陈旧简陋,却很温馨。
在陈君霞的眼里,陈琳是一位以引为荣的父亲,严父兼慈父。陈君霞记忆最深的就是一条黑色小短裙,因为这是第一次穿上的裙子。
13年前的一个下午,父亲下班回家,给正在读初中的她带来一条黑色的裙子,陈君霞非常惊喜。母亲看了后却对裙子的尺码、质量、价格有疑问,要求退掉或者换一条。被逼得没办法了,陈琳只好说出实情。裙子不是他买的,是一位老婆婆专门送给他女儿的。
原来,一个月前的一天,陈琳驾车返回天台,看见候车室里有位年近70岁的特殊老人,独自一人到杭州服装市场进货,还带着一大包的行李,行动明显力不从心。陈琳就主动上前帮助老人把货物放进行李箱,再帮老人安置好座位。车回到天台后,老人又发愁了,原来她的目的地是街头镇,离最近的平镇车站还有十几里路。陈琳说:“我送你回去吧!”老婆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陈琳将她送到家门口,她才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人,一时回不过神来。不久,这位老婆婆来到车站,一定要找那天帮她回家的好心司机,直到等到陈琳回站后,亲手将一条裙子交到他手里:“上次真的谢谢你,我真是老糊涂了,都忘记问问你叫什么,也忘了要谢谢你,记得你说过家里有个上初中的女儿,这条裙子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于是这条裙子就成了陈君霞儿时甜蜜而又特别的回忆。
听陈君霞讲述这甜蜜的故事,陈琳的妻子陈桂英的眼眶却湿润了。这位坚强的女人强忍住眼泪,轻声说:“其实孩子很可怜,她的爸爸这么多年一直在开车,她小的时候高速公路还没开通,她爸爸每天天没亮就起来出门,回家都是后半夜,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更不用说给孩子买什么礼物了。”
陈琳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父亲因病半身瘫痪,需要人照料,而陈琳的两个兄弟在外工作,平常回不了家,照料父亲的重任就落在了陈琳身上。父亲一瘫就是10年,陈琳夫妻俩每天细心照料,10年如一日,没有一句怨言。送走父亲后不久,母亲也因病瘫痪在床,这一瘫又是5年之久,陈琳顶着工作压力,尽到孝心,让母亲在病床上安详地度过了晚年生活。
“这些年,我听到太多人对我说,陈琳真好,陈琳帮了他这个忙,那个忙。但在我看来,我宁愿别人说他不好,他在帮助别人的事上多投入一分精力,就会在对人的关照上减少一分精力。记得有一年,孩子她爷爷生病住院,我们在医院照顾老人,听说有个左溪来的小男孩被牛顶伤了,伤得很重家里又没钱,他就从给爷爷准备的医药费里偷偷拿出来一些钱给那孩子送去了。”陈桂英说到这里,眼圈红红的。
“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在家不干活的,都为公家的事村里的事忙忙碌碌。对外很和蔼,对内却耍牛脾气。”
陈琳爱干净,车也要弄得干干净净,以前大冷天也要坚持自己洗车,把车的每个角落都洗干净,陈君霞看他天冷洗车心疼,就和他一起洗,结果他干脆就把车里的窗帘等等都带回家来洗了。
陈琳喜欢吃妻子做的饭菜,不论是起早还是晚归,陈桂英都会给他做好早饭和宵夜。她只想尽力当一名贤内助。陈桂英盼望陈琳退休后,不开车了,她也不用过这种担心受怕的日子了。“我最大的愿望不是他赚多少钱,或者去做什么榜样、英雄,而是全家人能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
此时,陈琳显得有些愧疚。
当记者问他:“你幸福吗?”
“幸福!每次能完成任务,平安回来,家里有热饭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陈琳终于露出了一脸的笑意。
http://s14/mw690/4a862d38gd109a52cfbcd&690
http://s15/mw690/4a862d38gd109a573e4de&690
http://s16/mw690/4a862d38gd109a5fce49f&690
http://s6/mw690/4a862d38gd109a689e5c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