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不适困扰大学生心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心理不适应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应对挫折等方面,亟需在自我认知、情绪调节等方面加以引导
  大学生心理不适为哪般?
   
调查对象:全国12所高校(含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的2308名大学生,涵盖了文、理、农、工、医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并兼顾了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等差异。问卷回收: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8份,回收率93.4%。
   
在本报告中,我们把大学生不适应界定为:大学生由于环境原因和自身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对自身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应对挫折等方面存在不适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经常出现以下症状:无端苦闷、懒散不思进取、自卑等(见表1)。大学生在生活、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这些不适应或轻或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表1 大学生经常出现的症状
| 症状 | 
% | 
| 
 
无端苦闷                  
懒散不思进取              
自卑                      
生活没有意义              
没有了嗜好                
反应迟钝                  
 不愿与人交流              
多疑                         
无端乏力                 
长期失眠                  
 | 
46.8 
34.8 
33.4 
32.9 
22.9 
22.5 
21.9 
21.3 
14.4 
13.7 |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不适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人际关系紧张、挫折承受力差等三个方面。
   
(一)学业问题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依然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中学相比,大学生不仅关注成绩的高低,还开始反思自己现在所学知识是否是兴趣所在,是否对将来有用。如果对学习的认知发生偏差,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在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中,对于“你感觉自己有没有明确的目的”问卷中,回答“有”的占61.2%;“偶尔有”的占25.1%;“没有”的占13.7%。
   
1.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大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调查中,1/3的学生选择“缺乏学习动力”(见表2)。在“没有奖励和考试通不过的压力时,您是否能努力学习”的调查中,回答“能”的占42.9%,“有时能”占40.3%;“不能”占11.2%;“不必要”占0.9%;“其他”占0.3%。可见,近半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过弱。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的规划,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认为学习与将来的工作无关,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态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理想。
表2 大学生当前学习状态调查
| 
学习状态 | 
% | 
| 
 
力不从心                  
疲劳              
效率低                     
害怕考试              
缺乏学习动力                
读书无用                 
课程设置不适            
其他                                          
 | 
11.1 
13.3 37.0 
5.2 
35.6 9.9 
14.2 
10.4 | 
   
有些学生学习动机过强,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尤其是一直比较优秀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考试过于焦虑,一旦受挫就会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有些学生给学习附加了太多的超出学习本身的意义,在“你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什么”的调查中,“将来找份好工作”占43.8%;“实现自己的价值”占43.6%;“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占38.4%;“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占33.4%;“各方面压力”,占14.0%(见图1)。在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的同时,部分学生承受着由学习而带来的连锁压力,当这些附加压力过强时,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反过来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2.考试焦虑大
   
学里依然有形形色色的考试,似乎哪一次考试都不像高考那样决定命运,又似乎每一次都很重要,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许多压力,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调查表明,5.2%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这些学生在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在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僵化等。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还会出现恐惧、失眠健忘等生理心理反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