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教育每天十分钟 |
快乐只需“十分钟”
文/张淑兰
近日,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快乐指数”的调查。通过对70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理想状态的快乐指数(90--100分)为57.77%;而现实生活中的快乐指数(90--100分)是48.3%。这说明,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孩子们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父母高兴”(占37.85%);能够拥有一定的独立的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占34.24%)。最不快乐的事情是“别人让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情”(占43.41%)。最烦恼的事情包括:家长管束太严,无法沟通;妈妈的唠叨;父母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总说自己不如别人;老师经常请家长……调查中还发现现,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
由此不难看出,孩子们渴望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渴望尊重、理解、沟通;渴望进步、独立、自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老师教出了出类拔萃的学生,家长培养了出人头地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快乐的。然而老师和家长可曾想到,孩子们认为快乐的事情无非是老师尽可能地少留一点作业,多给一点表扬;无非是看到父母的一张笑脸、听爸爸妈妈说上一句贴心话、给自己留一点活动的空间……孩子们的要求实在是太低太低,可大人们做起来却是太难太难。无形中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增添了孩子们的烦恼,阻碍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快乐就是简单、快乐就是知足、快乐就是一种心理享受。
当然,快乐不是没烦恼,而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并非“难于上青天”。其实,每天只需十分钟。比如,孩子早晨上学前与他们共进早餐,出门时亲切地说上一句“祝你快乐”,孩子将带着父母的祝愿愉快地学习、锻炼;孩子放学回家时,妈妈可以轻抚孩子的头,说一声:“宝贝,今天辛苦了!”他们会不用催促,高高兴兴地完成作业;当孩子心情不悦时,父母静静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感到家是温馨的港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给以热情的鼓励:“孩子,别怕,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双休日不要把孩子仅有的娱乐、休息时间被那些辅导班占得满上加满,给孩子十分钟,让他们打打羽毛球,看看动画片,或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番……长此以往,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就会消失,孩子的烦恼就会趋散,快乐自然而然回到他们身边。父母同样也可以从孩子的笑脸上,感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孩子们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千万不要吝惜那十分钟,和孩子一起奔向快乐的、理想的彼岸!
(注:张淑兰: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教热线咨询员)_注:本文为转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