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档:《巴中广播电视报》2025年2月13日

(2025-02-14 10:25:09)
标签:

文学/信息

分类: 信息
母亲,一路走好!
》杨通

    蜡梅花开了,春天要来了;春天来了,母亲却走了……
    母亲于农历2024年腊月初八下午4点22分离开了我们。就在母亲离开的前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我仿佛与一群熟悉又不熟悉的人在外面的一个湖边或河边游玩,突然想起好像有一个节要过,于是掏出手机给母亲打电话,电话即刻通了。我对母亲说:“妈妈,今天我不回来过节了,你就和爸爸在家一起过哈。”妈妈说:“嗯,要得。”直到第二天母亲走了,我才反应过来,母亲离开的今天不就是节吗——腊八节呀!原来是她要去与2017年农历六月离开我们的父亲一起过节团聚了。想到这里,我的心里虽然充满了悲痛和不舍,但也有一丝安慰。母亲,一路走好!
    母亲走完了她坎坷曲折、坚韧不拔的一生,享年96岁。
    母亲,王成珍,1928年农历腊月廿一出生于原达县地区河市区石板公社石岩大队。从小靠勤奋好学、努力读书,中师毕业后于1950年分配在原通江县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任助理审判员。1957年,“反右”运动中,一些单位要给“右派”名额,主要针对个别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和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但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将其划成“右派”,所以要想法诱导其“上套”。因为母亲娘家是地主成分,她单位的领导便找她谈话,叫她谈谈之前参加土改工作的感想并提提具体的意见,老实憨厚的母亲不知道是“圈套”,便如实地谈了土改工作中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谈话的第二天“打倒”她的“大字报”就贴出来了,母亲即被无辜地打成了“右派”。
    随后,先后在共青团通江县委、中共通江县委办公室、通江县商业局、财政局、税务局等机关工作的父亲也受到牵连(母亲和父亲是中师同学,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1962年“精兵简政”他们即是被“精简”的对象。当时,胆小怕事的父亲最担心戴着“右派”帽子的母亲即使不被“精简”裁员,在以后的“运动”中难免不挨批判和斗争,便一纸辞呈,毅然决然地弃掉工作,动员母亲与自己带着才牙牙学语的我和大妹回到父亲的老家巴州三江天马山,从此由国家公务员变成乡下农民,过上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摸爬滚打不问昼夜的农村生活。
    从未干过养猪喂牛饲禽的母亲,所有的农活与家务活等等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做起。那种长年累月起早贪黑的艰难困苦、辛劳疲累,我不忍在此提及(大约是2000年左右,父亲母亲商量百年归老后的去处,父亲是想回三江天马山老家的,可是母亲怎么都不愿意。我知道,对于父亲来说是“落叶归根”,而对于母亲来说那却是一处“伤心地”,于是二老都同意去照台山陵园)。1979年母亲被错划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平反,恢复工作之际,上面征求她的意见,她不肯再回通江法院,也不愿去当教师教书,便被就地安排在曾口区三江供销社工作。
    母亲是一位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她总是用她丰富的学识对我们子女言传身教。在我们身上,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就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为我们遮风避雨的温馨天空;含辛茹苦用舐犊之情养育我们健康成长;用坚韧勤劳和聪慧才智教给我们各种生存的技艺,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培养我们成为有责任、有爱心、有担当、懂得感恩的人。
    母亲书读得多,知识渊博,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卓娅和舒拉》《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中的故事。母亲一生心灵手巧,技能多样,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穿衣打扮十分讲究,做任何事都追求完美。母亲只要在院子里绗被子补衣服,就要教我如何穿针引线做针线活,直到现在我都还能熟练地缝补和修改衣服;教我们如何走路才雅观才好看,她说脚步要走在一条线上,也就是像T台上的模特那样走,才会风度翩翩;上学读书后,母亲一旦发现我的字写得潦草了,她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讲,字一定要写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字主要是写给别人看的,“鬼画桃符”般乱七八糟地写,是对阅读你的人的不尊重,从此,我便一笔一划规规矩矩地写字。母亲点点滴滴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让我终身受益。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里里外外她都是我们家庭的中流砥柱。母亲不仅是良母,更是贤妻。在那样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她与父亲共同经历了命运的风吹雨打、霜欺雪压,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节俭持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把我们兄妹四人及一众孙儿孙女养育成人,即使在物资极度匮乏、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总是捉襟见肘的年月,母亲最会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统筹计划,把生活安排得细水长流,从不断炊,一年四季都有米面油肉吃。
    那时衣服是没有多余的,穿脏了穿烂了,母亲会及时缝缝补补、给我们勤洗勤换,让我们随时都穿得整整齐齐、洁洁净净。记忆中,母亲从未让我们挨饿受冻、饥寒交迫。那时的生活艰难,日子难挨,父亲母亲难免有心情烦躁、脾气不好的时候。虽然母亲平时对我们严管严教,却从未打过我,她的口头禅是:“你长到天高,我也要用钩钩把你勾下来打,因为你是我儿子!”
    比如,她教还没有灶台高的我箜(孔)红苕干饭,先要把米用水煮到半熟以上,才滤起来,然后把洗干净切成块的红苕放在铁锅里,再把煮后滤干的米倒在红苕上把红苕盖住,用柴火慢慢箜(孔)……然而,到了煮午饭的时候,我就只记住了“把米倒在红苕上把红苕盖住”,就在米缸里一碗一碗地舀生米,在灶台边的板凳上反复上爬下跳地去覆盖红苕,直到把红苕全部覆盖。可是,任凭柴火在灶孔里怎么燃烧,锅盖上就是不冒烟出蒸汽(只有一股股烧糊的燋味)……直到母亲收工回家看见后,心急如焚地掺满水煮成一大锅泛着黑汤的稀饭。而针对我的“杰作”,可想而知,母亲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糟糕、多么的难受、多么的疼痛!即使如此,她也没有吵我骂我更没有打我。
    母亲有素质、有修养、有品味、有格局,具有温良恭俭让的全部美德。她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张弛有度、端庄得体、落落大方,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无论生活给予她多少重压与磨难,她都始终保持着乐观、从容和优雅的姿态。她与人为善、古道热肠,用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母亲乐于帮助邻居和朋友,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比如,有乡亲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她都会将家中并不多余的粮食等物资借给求助者。后来在供销社工作,经营销售,对待顾客就像对待朋友,和善可亲,平易近人,诚实守信,从不短斤少两。她的乐善好施、她的慈悲心肠、她的宽怀大度、她的善良仁爱,赢得了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尊敬和爱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虽然我曾经立志要当好一个孝子,但我做得很不够,差得太远,尤其是年逾90岁高龄的母亲患上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之后,大脑不能自主,行为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她晚上好好睡觉、白天不跑不闹、不乱翻乱拿乱藏东西;为了让她安静、让她“听话”,我时常焦虑、烦闷、急躁、缺乏耐心。母亲,我真的很后悔,没有用更多的时间陪护你,没有用更多的耐心顺从你、安抚你。如今,我想做得更好,尽量让你开心、让你快乐、让你幸福,不惹你生气、怄气……你却走了!母亲,请允许我来世再做你的儿子,弥补今生没有尽到的孝顺!
    母亲,你就这样走了!你的离去,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温暖而坚强的肩膀可以依靠,再也没有慈爱的声音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
    母亲,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的音容笑貌将一直留在我们心中,你无微不至的爱将一直陪伴着我们。亲爱的母亲,你放心地走吧,我们会照顾好家人,会珍惜彼此,会传承你的美德,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让你为我们感到骄傲。母亲,你始终是我们心目中最贤惠、最温柔、最善良、最能干、最坚强、最伟大的母亲!感谢你对我们成长的无私奉献,我们永远怀念你的养育之恩……
    母亲,愿你在天堂安息!

    2025年1月16日-22日,巴中逸鹤楼

    ——《巴中广播电视报》2025年2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